央广网北京9月9日消息(记者林梦希)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以下简称冬博会)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圆满落下帷幕。这是冬博会首次将主会场设在石景山区,悄然回望,这个京西历史文化重地已借助冬奥契机有了很多新的改变。
石景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新在首钢园现场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介绍,“石景山区一直在努力推进文化复兴、生态复兴、产业复兴和活力复兴,是全国首个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示范区。我们要感谢冬奥带来的机遇,我们也将更好地服务、保障好冬奥,期待冬奥会的顺利举办。”
冬博会石景山区展区(央广网记者林梦希摄)
首钢与奥运的“不解之缘”
石景山地处长安街西沿线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交汇地,是首都的城市西大门,交通便利畅达,区位优势明显。作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的首钢园,就坐落于石景山区西隅。这里曾经是作为重工业区的石景山区的工业所在地,创造了现代工业的辉煌。
首钢园区一隅(央广网记者林梦希摄)
冬奥会申办成功后,为了改善北京整体生态环境,年底,首钢石景山园区全面停产。年6月,首钢集团与北京冬奥组委正式签约,成为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城市更新服务合作伙伴。年北京冬奥会的单板大跳台项目,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冬奥训练场馆的“四块冰”,均坐落在首钢园区内。
李新表示,今年是《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行动计划(年—年)》的收官之年,石景山区一直在努力推进文化复兴、生态复兴、产业复兴和活力复兴。尤其是产业复兴方面,借势冬奥,着力培育“科技+”“体育+产业”,开展科技冬奥项目示范产品试点,加快5G示范园、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园的建设,促进体育、科技与高端商务、文化创意融合发展,引导创新驱动。
因奥运停产迁出,又因奥运升级改造,如今的首钢华丽转身,成为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阵地之一,首钢与奥运的这段“不解之缘”着实令人惊叹。
全国首个“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
为了系统性、计划性加强年北京冬奥会的各项工作,年9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年)》。石景山区作为北京冬奥组委驻地、冬奥会滑雪大跳台比赛场地、国家冬训中心的承载区,自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深入落实“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加快冰雪运动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着力扩大冰雪产品服务供给,石景山区也于今年7月成为全国首个“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
为全力创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石景山区在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李新向记者介绍,“我们在今年的7月初,成功承办了全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工作推进会和配套活动,成为全国首个‘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示范区,充分展示了石景山区在服务保障冬奥筹办、普及青少年冰雪体育、开展全国冰雪活动、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壮大冰雪产业等方面的丰硕成果。”
除此之外,石景山区还以创建全国文明园区为总牵引,充分发挥石景山老街坊作用,广泛发动志愿者,不断强化参与冬奥的理念,谋划后冬奥时期的工作,推动社会单位体育设施开放共享,展示双奥之区的城市活力和人文风貌。
借势冬奥向绿色高端之城“进军”
“服务冬奥、保障冬奥、借势冬奥都是我们工作的主题主线,也对实现石景山区的三区定位带来了非常大的机遇。石景山区是国家级产业转型示范区,在服务保障冬奥、借势冬奥的过程当中,我们实现了产业转型。由过去制造业占七成,服务业占三成,现在变成了服务业占到八成,制造业占到两成。”谈及石景山区的产业转型时,李新用一组数据对比,向记者介绍了石景山区正在从传统的重工业区向绿色高端之城的蝶变。
除了产业转型,冬奥也为石景山区带来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据李新介绍,首先,冬奥为石景山区的轨道交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比如地铁6号线、1号线、11号线以及S1线。这四条轨道交通都在石景山区,既有延伸,也有枢纽建设,使石景山区在交通便利化、可达性方面形成了新的体系。
其次,石景山区的城市能力建设得到提升,供热设施、电力设施、供水设施都得到了提升。这些提升既是冬奥的“遗产”,也是为民服务。
第三,在筹备的过程中,石景山区打造了占地约公顷的北京冬季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李新表示,北京冬奥森林公园也是便民公园,将在10月1日之前亮相。而今后也将在这里举行马拉松活动、亲子活动、适老活动等,希望能够让这里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同时,石景山区也正在努力实现全国文明城区和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目前,石景山区森林绿化覆盖率已超过53%。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