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西部、西北部山峦起伏,统称为西山,有大小山峰60余座,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最高峰为阳台山上的妙高峰,海拔米;最低处为清河东边的黑泉村,海拔35米。
卢洪波近影
有山必有林,几十年间大规模的绿化美化工程,织出片片壮观的林海。森林越发郁郁葱葱,也加大了森林安全的工作量。
想要看护好这与天边接壤的林海,就必须有个登高远望的设施,把脚下林海的一切皆尽收眼底,于是就有了制高点上的座座瞭望塔,有了默默坚守、日夜忙碌在瞭望塔上的瞭望员们。他们是森林里的“眼睛”,更是林海的“守护神”。
四季青镇的瞭望塔,在喜欢登山的驴友们中间颇有名气,这座塔中的瞭望员,是卢洪波和王启珍夫妇。
一百多双鞋
老卢说:“我拿手电筒向上边晃两下,值班员回我两下,是互道正常;值班员晃我三下,我回三下,是有情况。”
二十多年里,卢洪波行走距离近20万公里,走坏了一百多双鞋,他们瞭望的区域,没有出现过一次重大火情。
卢洪波和王启珍是辽宁铁岭人,年底到瞭望塔工作,年成为正式护林防火员。从进塔到现在,21个春节,夫妻俩都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度过的。年,王启珍被评为巾帼建功标兵,事迹早年被媒体记者报道过。每每想到这些,夫妻俩总觉得,二十多年来的酸甜苦辣和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二十多年来,卢洪波和王启珍夫妇俩远离城市霓虹,坚守在深山腹地,虽苦犹荣。据不完全统计,二十多年里,卢洪波行走距离近20万公里,走坏了一百多双鞋,他们瞭望的区域,没有出现过一次重大火情。
二十多年,二十万公里山路,几乎山林间的每处林地上都留下了他们防火巡查的脚步。
每当城市的灯光摇曳在山间不同地方,卢洪波和王启珍夫妇俩,手持望远镜,站在米海拔的瞭望塔上,俯瞰全城的时候,看到的是难得一见的醉心时刻,进而面对海淀、石景山、门头沟三区的三界碑时,也就更有了神圣的仪式感。
夫妇俩每每站在山顶的寒风中,未发现任何情况时,其实也就算是休息一下了。眼前的景色都看了千遍万遍,而作为护林员,他们也用脚步踏遍了山间沟壑。他们熟悉每条山脉的走向,凭经验就能分析出风速和能见度,能说出每座山距离观测点的直线距离……
年2月,瞭望塔上的卢洪波和王启珍夫妇俩,热情地接受了来访。屏幕上显示的时间是凌晨2点钟。老卢关上门,转过身来,自言自语地说:“哎呀,今天风太大了,已经达到七八级了。今天风这么大,容易发生火情。”说完,转身拿上手电筒,冒着低于零下20摄氏度的气温,下塔外出巡视。
这是今天入夜以来,老卢第五次拿上手电筒下塔外出巡视了。
同老卢一同下了塔,由于风大,老卢提醒多多注意脚下,然后就指着远处一片亮灯的地方说,那里是个村庄,叫陈家沟,防备他们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是重中之重。
四季青镇的瞭望塔,是海淀区界内海拔比较高的瞭望塔之一。护林员和瞭望员之间传递信号,形成了规律。老卢说:“我拿手电筒向上边晃两下,值班员回我两下,是互道正常;值班员晃我三下,我回三下,是有情况。”
巡视完毕,回到塔上,老卢接过老伴手中的望远镜,又看了一会儿亮灯的村庄,然后拿起对讲机,把这里的平安状况报告给了上级。
此刻,老卢老伴王启珍正在往暖水瓶里灌开水。二人日复一日的生活,都围绕着工作而展开。在他们简单夜餐的同时,也在讲着工作上的事儿。老卢说:“你看今天天气预报报的是四五级风,阵风七级,咱们这儿的阵风都得有十级了。这样的天气,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发生火灾。尤其这两天是关键,咱俩谁值那个班,定好,省得到时候搞乱了,有间断。”
森林诗人
“我们在这里跟着起苗,跟着挖坑,一直栽,直到现在,所以到山上看什么都是感情。”
二十多年来,一次次险象环生的经历,让他们记忆深刻。此时,天已经大亮了,老卢走到墙边,用手指点着地图上面的某个点,讲起那年那里的遭遇。一边说着,老卢便带着记者下塔去,山上现场讲解。
那是年大年初二,凌晨2点40分,大风骤起,老卢立刻上山巡视,忽然看到距离村庄不远的这个地方有火苗蹿起,两米多高,怀疑是附近村庄夜里放鞭炮,纸皮未处理好惹的祸。老卢立即跑过去,当时这里还没有铁栏杆,也没有公路,就一条小道儿,沿着三界石往下跑,大约40分钟,到达这里。老卢说,大家的速度也都很快,我们七手八脚,总算是将火扑灭了。
春节期间就怕这些东西,一点火星都受不了,尤其那些大炮仗筒子,没风还好些,有风,看似没火星,往往风一吹就有烟了,再一吹,亮了,火就着起来了,非常可怕。
下午2点的时候,老卢准时开始巡山。面对脚下这片守护了二十多年的山林,脸上流露出依恋之情。他指着路旁的树对记者说:“你看这些树,都是我们来了以后栽上的,山脚下的那些大树,道边上的那些,全都是我们栽种的。我们在这里跟着起苗,跟着挖坑,一直栽,直到现在,所以到山上看什么都是感情。”
回到瞭望塔,老卢替换下老伴王启珍。王启珍洗完脸后,拿着大宝就往脸上擦,并说老了就得打扮一下,要不就太老了,没法看了。当记者问到孩子时,她说她就一个儿子,有个大孙女,十多岁了,他爷爷都抱不动了。说着话,一脸的幸福。
这时,儿子和大孙女的车开到了瞭望塔下,车内装有油酒米面肉蛋菜。老两口儿高兴,老卢叫老伴儿在塔上守着,自己下去帮儿子往塔上搬东西,一边走还一边与记者交谈:“我们国家不是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梦想,我们要实现这个梦想。”
卢洪波爱山林,爱写诗,没事还爱吼两嗓子。每次日升月落、日落月升在莽莽林海之间,在他眼中,都美得与众不同。所以,他的生活虽然单调却富有诗意。
妻子王启珍是卢洪波的第一个粉丝:
云海翻腾观其峰,
仙境绝顶似如梦。
百鸟飞舞赛千里,
天浅分明似天宫。
每每朗诵丈夫的诗句,王启珍就会心花怒放。丈夫的形象,此刻在她的心中,也具有了一种别样的美。
瞭望塔
“香山别墅”
每隔10分钟,老卢都要巡视一圈,并自信满满地说:我都不用看表,从进屋休息到下次出屋肯定刚好10分钟。
二十多年前,卢洪波和王启珍夫妇俩从东北来到北京,选择了驻守瞭望塔。第一天上班,晚上就发现火情,原来是个患精神疾病的老太太在玩火。夫妇俩很快把火扑灭,经过劝说,送老太太回家,避免了一场山火的发生。
年冬天,天气比较干燥。一天傍晚,王启珍正在巡查,突然发现香山公园后面有明显火光,便飞快跑回屋中,拿起对讲机向上级报告。上级部门及时派人赶到起火地点,将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事后才知道,这场火是几个外国友人在山中游玩迷了路,想到了点火求救的办法,没想到火越烧越旺,难以控制,造成了火险。
多年的工作实践,卢洪波和王启珍夫妇俩,总结出“眼勤”“嘴勤”“腿勤”的经验,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随时向进山游人进行森林防火和环境保护宣传,尽最大努力让自己管辖的防火责任区做到最好。
刚上山的时候,条件特别差,没有电,靠蜡烛照明,晚上睡觉的时候,经常都能看见蛇在顶棚上爬。后来电的问题解决了,水又成了问题。生活用水要到香山公园去背,往返近四公里路,即使后来单位派车定时往瞭望塔上送水,可遇上冬季连天大雪,一断就是几天。
即使这样,卢洪波和王启珍夫妇俩仍不灰心,总是说:“即使到了退休年龄,如果有机会,我们还会继续守山护林。”
他们爱这份工作,并愿意为此付出。只要讲起瞭望工作来,他们总是兴奋不已,滔滔不绝。他们愿意做“绿色家园”的坚守者,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梦。
卢洪波和王启珍夫妇俩人缘特好,他们驻守的瞭望塔,曾一度被一群自称“香山党”的登山爱好者称为“香山别墅”。14年前的一个春节,一个行业报记者慕名来到“香山别墅”,同老卢夫妇俩一起过年。
“我们已经很多年没回东北老家过年了。”老卢老伴儿对这位记者说,“咋能不想家呀,特别想乡里乡亲们。”老卢看着电视里直播的春节晚会上的二人转,笑得一边擦眼泪一边说:“东北老家的二人转,可比这有味儿多了。”
大年初一一大早,老卢习惯性地打开电视,收看天气预报。“我这都成职业习惯了,一到点儿就得听。”老卢说,他得特别注意北京西部地区的风速、风力预报,因为这对防火很重要。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如果风力突然变大,就得加倍小心了。
天气预报说,北京从初三到初九,只有一次较明显的冷空气活动,初五将出现五级左右偏北风,气温有小幅度下降,其他时间都是晴到多云,空气比较干燥。
老卢说,今年是北京烟花爆竹“禁改限”的第二年,村子里处处都有人燃放烟花爆竹,离村庄比较近的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再加上这种有风天气情况下,更得提高警惕。
卢洪波和王启珍夫妇俩,所在的瞭望塔是个风口,平时气温要比山下低五六摄氏度。每隔10分钟,老卢都要巡视一圈,并自信满满地说:我都不用看表,从进屋休息到下次出屋肯定刚好10分钟。
分毫不差。老卢的时间掌握得这么准,与他的责任心以及千万次的磨练有直接关系。
老卢说刚到山上时,他白天值班顺着山道一天走好几趟。走得脸熟了,就成了香山一带的熟人。那时有两个住地让他选,一个有水没电,一个有电没水,他选了个有水没电的地方。
老卢说这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就是他和老伴儿的岗位,遇到紧急情况,也必须有一个人在这里坚守,昼夜寸步不能离。老卢说这话是因为有一次,山下发生火情,汇报后他和老伴儿都跑去现场灭火,火被扑灭后领导发现他们俩都在现场,就严厉地对他说,你们的主要职责是在瞭望塔上,再怎么紧急的情况发生,也必须留守一个在那里。从此,老卢深深把领导的话记在了心坎上。
节假日期间,防火形势严峻,海淀区委、区政府领导“全员参战”。发现山下有灯光,老卢说可能是区委、区政府领导检查来了。从窗口向下张望,只见城里灯火辉煌,四环、五环泾渭分明,并没发现有车开上山的影子。老卢拿起探照灯,顺着窗子指向前方。细看,果然发现树荫里有若隐若现的汽车灯光在摇曳,而且直奔山上开来。
佩服老卢有如此超强的职业敏感度和预判力。
“火眼金睛”
在有游客的地方要停留两三秒。一旦有异常,他就会抄起手台通知,调整视线角度,请附近瞭望塔的同事做进一步的确认。
转眼来到十一假期,上山的人渐多。王启珍下半夜值守。早晨起来,老卢活动一下筋骨,拍几张京城方向的朝霞照片发到朋友圈里,吃完早饭,接替妻子进入瞭望塔监控火情。
十一假期他们看似“内紧外松”,可一直保持紧张状态,半点不能懈怠。老卢举着望远镜查看一圈,没有情况发生,转身盯着风向、气温等各种数据,看了一会儿,没有变化。
此时的山顶上,昼夜温差很大,早晚要穿上薄棉袄才行,中午还得换上衬衣和单褂,外面套上工装,额头不时渗出汗珠。
跟老卢熟的游客有时会搭讪一句:“这么枯燥,能受得了吗?至少可以和同事打个电话吧。”老卢说:“习惯了,电话不是不可以打,工作第一,监控不能间断,另外我这儿一打电话,不是灾害就是火情,同事们都怕我给他们打电话,嘻嘻。”
老卢监测的地方很广,北到凤凰岭,南到香山最南端,西到门头沟一带,四面八方都是重点,尤其是游客聚集处。察看一圈大约需要十几分钟,在有游客的地方要停留两三秒。一旦有异常,他就会抄起手台通知,调整视线角度,请附近瞭望塔的同事做进一步的确认。
老卢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在短时间内分辨出冒烟的地方是否为火情:看到明火,不必多说,立刻上报,并通知其他护林员赶往现场;看到冒白烟,不一定是起火,有可能是蒸汽,也要通知距离较近的护林员核实;一旦冒的是黑烟,那一定是着火了。
有一次,老卢在工作间察看山中情况时发现异常,立即确定位置后赶了过去,看到几个年轻人围坐进餐,旁边小瓶液化气罐开火正旺,便当场劝阻,说明山区防火规定及野炊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让他们带着液化气罐赶紧离开。
还有一次,几个学生野餐刚刚将柴草点燃,一股风来引发了山火,老卢戴着袖标飞快赶到。几个学生拔腿就跑。老卢急了,大喊:“站住,回来,我一个人怎么能把散落四处的火苗灭掉?”几个学生赶忙回来,帮老卢用脚踩、用树枝打、用土将火扑灭。
事后,他将几个学生教育一番。老卢说,说是教育,其实就是告诉他们山区林地禁火,并让他们回去做好宣传。
二十多年来,卢洪波和王启珍夫妇俩,不仅对监控区域的山林门儿清,就连山上的小动物也纳入了他们的“监控”范围。
人们都知道,老卢夫妇俩为了吃饭方便,在山上种了好多菜。可是,有一次他们发现,菜被动物糟蹋了不少。本来他们养了两条狗,一有动静狗就会扑上去“汪汪”地叫。但这次却没有听到狗叫,老卢到栅栏边查看时,发现狗正蹲在一边瞪眼看着啃菜的獾呢,这才知道狗和獾由于经常见面已经成为好朋友了。
夏季的一天,老卢巡查走在山间小道上,路边突然出现一条蛇,有成年人的胳膊那么粗,花色的,抬头向他吐信子。老卢想,我是人难道还怕你不成?于是就坐下来与蛇对视。抽根烟的工夫过去了,蛇还是没有走的意思。老卢又想,这山林原本就是动物的地盘,是我们人闯入了它们的领地,便示弱地匆匆离开了。
跟老卢夫妇熟悉了,驴友们和香山一带的村民都戏称他俩为“山神爷”。
网友们在网上写下了许多赞美他们的话——
心有峰峦,责任在肩;
空山静夜,无言奉献!
(原标题:心有峰峦无悔守望)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冷杉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