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药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440899.html

央广网北京10月14日消息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今年华北黄淮地区的降雨量格外高。十月初发生在山西的大范围强降水,是一次罕见的汛期外秋季暴雨,其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有极端性表现。7月,河南连续遭遇极端强降雨,郑州、洛阳两地5个国家级气象站突破建站以来连续3日降水量历史极值。

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增多,受灾面广泛,但客观上也确实给原本缺乏水资源的华北地区带来了更多降水。

华北黄淮地区今年大量的雨水因何而来?

华北黄淮地区今年的降水量实属罕见。华北黄淮地区降雨季一般为6月至8月,但今年该地区的降水一直持续到10月。据统计,河北、天津、山西、陕西以及河南等地6月至10月上旬的降水量刷新了本省同期降水纪录。北京各个站点的降水量差异较大,海淀、石景山、门头沟和密云等地6月以来的降水量均超过毫米,同样打破同期纪录。郑州更是华北黄淮地区降水最多的省会城市,6月以来的降水量达到.5毫米,是郑州正常年降水量的两倍有余。

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气象服务副首席信欣表示,水汽主要来源于低纬度的热带海洋,今年的副热带高压偏强,且方向偏北,异常的副热带高压导致水汽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孟加拉湾不断被输送进我国内陆。同时,温度越高,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就越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大气对水汽的承载量上升,大气中的水汽增多。

近几十年来,我们国家的降水日数减少,但降水量却略有增加。信欣预计,我国出现大量降水的极端天气的频次可能会越来越高。

南北之间的气候变化是否有关联?

基于中国气象局系统的观测资料显示,年-年,我国西北中部和西部的年降水明显呈现增加趋势。以年平均降水量而言,新疆的北部和西部年平均降水量增加的趋势尤为显著,然而西北地区东南部的年平均降水量却呈现微弱的减少趋势,但大部分地区的极端降水均在增加。

与我国北部极端降水增加的情况不同,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在今年上半年经历了干旱。虽然今年我国南方地区的干旱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军表示,不同区域间的气候变化确实存在联动。特别是在夏季,我国南北地区的降水情况具有相关性。中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区,降水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副热带高压的南北位置会影响我国南北地区的旱涝情况。具体来说,长江流域的降水情况和华北地区的降水情况往往相反,若长江流域降水偏多,那么华北地区的降水就会相对减少。

实际上,全球许多不同区域之间的降水变化都存在联动关系,这种联动现象在大气科学界被称作“遥相关”。例如印度季风区和我国华北地区往往同涝同旱,此即是受到大气“遥相关”的影响。

我国气候目前呈现出何种趋势?

按照国内大气科学界学者的研究,在年-年间,中国年平均温度的增长幅度为每10年增长0.15℃,增长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数值。周天军认为,中国的增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数值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我国的陆地区域较多,而陆地的增暖要高于海洋。根据目前的资料显示,陆地的增温幅度约为1.6℃,而海洋的增温幅度约为0.9℃。二是纬度因素。高纬度地区的增温速度快于低纬度地区,北极的增温速度是全球平均数值的两倍。我国幅员辽阔,部分地区位于高纬度地区,其增温速度自然高于中低纬度地区。由于上述原因,我国的年平均增温幅度要高于全球年平均增温幅度。

降水方面,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中显示,年-年中国的年平均降水量在增加,增加幅度为每10年增加约5毫米。虽然存在年代际震荡,但总体而言,中国的年平均降水量偏多。

极端天气在全球范围内呈增加趋势。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也是造成极端气候的重要因素。大气变暖,冰川消退,山火频发等问题都反映了人类不合自然规律的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逐年增加的极端天气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人类需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和生活,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既重视经济建设,也紧抓生态建设。

监制:郭静

记者:鹤佳富赜

编辑:刘飞杨扬潘雨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