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市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四年过去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作为首都功能的承接地河北省发展如何?为此,记者采访了一批从北京迁到河北的亲历者,讲述真实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一次生产要素的全新配置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附近的孙学军,原在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工作。年11月,跟随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潮,他成为在曹妃甸“常驻”的14名北京外派干部之一,现任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早在年的时候,孙学军就到过曹妃甸,那时这里被称之为“世界最大的单体建筑工地”,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这个利用先进的吹沙造地技术建设出来的巨型港口区,原来涨潮时只有4平方公里的沙岛,现已绵延扩展成平方公里的陆地。新生的陆地上,柏油马路条条结网,大片厂房拔地而起。新的海岸边不时驶来大型船舶。

▲曹妃甸区的首钢京唐公司码头。

孙学军介绍,曹妃甸地区的协同发展不仅有政策文件的指导,而且配套了具体的人事任命,现在管委会工作的28名干部中,有14名是来自北京的各个机关部室,他们与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亦庄管委会,以及北京市通州区、顺义区、石景山区、朝阳区的企业都有着密切的往来,积极帮助相关产业结构调整的外迁企业牵线搭桥,更好地入驻曹妃甸新区。

据悉,曹妃甸相继规划建设了亩京冀协同发展示范扩充区、1.8平方公里滨唐(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产业园。年上半年,曹妃甸区累计签约京津项目50个,总投资亿元。其中北京项目36个,总投资.88亿元;天津项目14个,总投资19.49亿元。

占地30平方公里的首钢京唐公司在年跟随北京石景山区的首钢整体搬迁来到曹妃甸。在曹妃甸港区的矿石码头,从澳大利亚、巴西和秘鲁运来的铁矿石正在港口卸货,巨型抓斗车将铁矿石直接通过皮带运送到码头堆场,或者首钢京唐的生产车间。

▲首钢京唐公司

公司宣传部副部长任全烜告诉记者,曹妃甸具有最大水深36米直通海峡的天然航道,矿石码头可满足25万吨级以上大型船舶进出海湾。为此,京唐公司实现了原料海上进、产品海上出,大幅度降低了运输成本,构筑了天然的市场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京唐公司做大做强“海水文章”,建设四套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日产达到5万吨,每年可节约地表水万吨。以海水淡化催生的海水综合利用产业链初步形成,将海水淡化的副产品——浓盐水供给附近的三友化工集团,实现与当地企业协同发展。对全流程水资源利用技术、管理模式进行系统集成,全公司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8.8%以上。

与此同时,首钢京唐的建设也带动了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到曹妃甸,原来为北京钢铁业服务的设备维检、备件加工制作、自动化、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等一批企业到曹妃甸建立基地,为首钢京唐和周边企业服务,共安置首钢北京地区停产职工多人,招收河北高校毕业生多人,带动相关服务业1.2万人就业。

“我理解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次生产要素的全新配置。结合曹妃甸地区的区位、交通、物流等多方面优势,配套发展相应的大产业集群。这里具有36米深的天然优质的港口,得天独厚的条件适合发展大物流、大制造业。”孙学军说:“港城互动,不仅使港与城的产业链得到充实与延伸,而且使港与城的空间得到丰富与拓展。”

规模化、集约化创新发展

“不得不搬,又担心享受不到北京的政策”是所有从北京搬迁到河北的医药企业共同担心的问题。因为我国医药行业实行属地管理,药企必须在注册地生产和接受监管,一旦搬到异地,只能重新进行药品审批。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沧州分公司技术总监刘志东告诉记者:“药号重新审批时间很长,至少要三年时间才能批下来新药号。”

刘志东所在的企业是从北京市大兴区迁至北京沧州渤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一家药品生产公司。

▲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沧州分公司技术总监刘志东。

经过探索,京冀两地决定在沧州建设生物医药专业园区,并实行医药产业转移异地监管的方式,保留转移医药企业的“北京户口”,由北京市食药监局实施许可、认证和监管,名称、注册地址不变,相应产品批准文号不做转移,按照变更生产地址办理。这种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北京医药企业下定了外迁沧州的决心。如今,在园区内的十条主干道上,仅华佗路外迁的京企就有十几家。

“我们在北京也打交道,到这之后更方便了。原来我们分布在大兴、海淀、通州各个区,见一次面开车就得3小时,现在成了门对门的邻居可方便多了。”据介绍,由于产业和品牌的聚集效应,目前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已经签署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80%企业是北京医药企业。

搬迁后,除了建设原料药车间,万生药业还将建设研发中心和质检中心,并投入万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刘志东说,车间搬迁至沧州,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生产转移,而是转型升级。

虽然有各项政策的支持,药品生产的技术人才短缺是刘志东心头的一块病。今年6月终于传来利好消息,园区管委会与天津南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研究院,加强产学研合作;同时,还与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定向为开发区输送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以嫁女儿的心态安置外迁人口

从事服装生产加工贸易20多年的王立弓是北京圣瑶美服装服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告诉记者,去年11月,北京大兴的一场大火烧灭了许多“北漂”的梦,也迫使他寻找下一步发展的立足地。为此,他辗转了天津、石家庄,并最终选择了从北京南站坐高铁51分钟即可到达的河北省沧州市。一是距离上远离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区,二是交通便利、政策优惠,三是沧州市地方企业东塑集团董事长于桂亭的人格魅力。

“当时年近70岁的于桂亭老董事长每天亲自与北京来的服装产业老板面谈,介绍当地的政策,政府以每亩地16万的价格售出50年产权厂房建设用地,东塑集团自掏腰包为我们补贴了5.2万,我们只用每亩10.8万就拿到了那么一大片地建工厂,这在北京是不可想象的。”王立弓至今记得于桂亭的慷慨,“堆放衣料的场地也是东塑集团帮忙租的闲置酒厂车间厂房。”

谈及为什么要如此亲历亲为,于桂亭告诉记者:“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一项大的发展战略,关键在于妥善解决60万个体的去留问题,只有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才能保障稳定、和谐、有序的疏解。”为此,他睿智地指出,“北京市政府要有嫁女儿的心态,妥善安置好这些曾经为北京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作为承接地河北,要有移树工程的意识,让这些迁出者在迁居地安居乐业,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68岁高龄的于桂亭每天都要亲自接待从北京外迁的企业和商铺主,跟他们聊天交心,了解他们来沧州发展的困难和忧虑,从住房就医到孩子上学,从派车接送到货物堆放,从建设过渡厂房到租赁临时商铺,事无巨细,于桂亭都亲自过问,亲手安排,并成立专门工作小组。从年底至今,他已经陆续接待了6万人。

不到一年时间,北京大红门的商户来了,百荣商户来了,动批商户来了,雅宝路商户来了……年8月30日,备受期待的明珠商贸城B座明珠精品服装城开业,多家北京品牌厂商整体入驻,卖场装修设计全面提档升级,不仅提升了整个商贸城的产品档次,同时也带给沧州百姓不一样的购物体验。

据悉,未来沧州将兴建多亩的明珠商贸城和三万亩明珠服饰产业特色小镇项目,全产业链承接北京服装产业疏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一个集设计研发、生产加工、批发零售、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全新商业运营模式。

更多精彩

◆柳小培:我与西语的一世不解之缘

◆在阿里“充电”的非洲创业青年

◆中国企业给非洲带来了什么?

◆迈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非,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八大行动”为中非合作指明发展路径

◆中非合作硕果累累继往开来前景广阔

◆青年承载中非合作的希望

◆习主席宣布的“八大行动”让非洲国家拍手相庆(中法双语)

◆用沟通驱散误解用合作消弭分歧用硕果回应非议

◆视频

中国是非洲发展的助力者——专访卢旺达驻华大使查尔斯·卡勇加(中英双语)

◆搭建中非文化交流的桥梁

◆非洲记者看中国

◆“一带一路”与中非人文交流合作的典范意义

◆探访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新闻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6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