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看着外孙写完作业,我们一起去法海寺公园玩一会儿,孩子跑一跑,我在小广场那边练一会儿太平鼓;下午带着孩子去社区图书馆,里面有不少儿童绘本,孩子一去就看大半天,临走还能免费借阅一本带回家看。”

自打街区改造完成了大半后,家住模式口地区南小街的纪京花觉得日子一下子充实起来,街面上干净了,公园免费开放了,老人孩子都有了玩的地方,“感觉带孩子也比以前省心了。”

石景山区模式口地区重现古韵

架空线入地“蜘蛛网”没了

模式口大街东口,立着一块非常醒目的牌匾,上面写着“驼铃古道”四个大字。全长米的大街,如一条长龙东西横贯,因连通京城与塞外,被称为“千年古道、百年老街”。

这也是老舍先生汲取灵感的地方——“骆驼祥子”便是从这里牵走了3匹骆驼。如今,模式口大街上,随处可以看到骆驼造型的装饰,街道边长石凳的椅背是骆驼造型,门口影壁上刻着骆驼的画片。模式口文保区修缮改造指挥部工作人员王芮介绍,模式口大街曾经是京西古道必经之路,这条街上骆驼队迤逦而行,驼铃声不绝于耳。以前模式口村也养骆驼,“所以这次改造中,我们也加强了‘骆驼’这个符号。”

增加骆驼符号,仅仅是这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更新改建的一个小细节,一打眼最大的变化来自于曾经密布在街道上方的“蜘蛛网”不见了。

“一共拔除了线杆根。”工作人员介绍,架空线入地后,走在街道上,视野一下子就开阔起来,居民们的感受也很直观,“抬头看天的时候,都觉得更透亮了。”工程人员也特别满意,“原来线路老化得厉害,这次都换了新线,居民用电和用网的安全性都提高了。”

如今,整个街区改造已经持续了4年,年基本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并向纵深发展。如今走在这片街区,已可以看到部分旧时风貌——这里的院落基本都是平房,砌着灰砖的院墙、台阶上的石鼓、过街楼遗址、门洞下的石头狮子,墙边、门前掩映着竹子、大树、爬藤,可以想见夏天时绿荫匝地的模样。

重修上下水破解用水难

纪京花在模式口南小街住了快40年,日常生活中最不方便的就是洗衣服,因为自来水管已经使用多年,管道老旧还经常跑水,三天两头需要维修。整个街区的水压只能保持低位运行,住户经常遭遇用水难。

“洗个衣服太费劲了,放洗衣机里漂洗的时候,经常得十几分钟才能注满一缸水。”即便住在地势相对低一点的地方,纪京花家里水龙头流出来的水也只有筷子粗细,但她也还比较知足,因为地势高的住户家里更是经常遭遇断水难题。

“外部环境无论怎么改,民生改善才是重中之重。”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管委会主任刘云清介绍,模式口文保区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石景山段上的一颗明珠,整个模式口文保区的改造修缮工作,一直坚持“文物保护是核心,环境整治是前提,有机更新是遵循,民生改善是重点,业态提升是关键”的理念。最后的理想结果是“让模式口文保区重新焕发活力,成为彰显历史文化魅力和宜居、宜游、宜业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所以从项目启动至今,污水、自来水、燃气等涉及居民生活的管道改造就被视为工程重点。指挥部按照半条街改造半条街通行的方式,目前已经将旧的水管管线全部更换为新型水管,并且做好了雨污分流。

整个模式口地区,之前一直没有开通有线电视。这次修缮,项目部积极与歌华有线公司达成合作,主动完成了入户,如今社区里的居民只要申请报装,就可以开通有线电视,“社区里一共多户居民,大多数居民在年底之前完成报装,现在已经可以看到有线电视了。”

石片铺房顶保民居特色

文物保护是模式口街区改造中的核心工作,对于街区内的很多院落,基本采取保护性修缮和恢复性修建两种方式,“在改造中没有一刀切,也不做仿古一条街,会注意各自的特色,保留有历史痕迹的‘老’元素,也会尽量保留之前京西民居的特点。”

在已修缮好的一个院落中,房顶上半部分是瓦片,靠近房檐的部分则是薄石片,这个改造也是因为模式口的特点。模式口之前的村名其实是“磨石口”,明清时曾经以出产磨刀石而闻名,采石坑就在村后。

“当年磨石口的石头比砖瓦便宜,这边所有的民居,只有屋顶高处显眼的地方才铺瓦片,这也是模式口民居的特点之一。”王芮介绍。

之前工程建设中,项目组还在过街楼遗址附近的街面下挖到了成片的长石条,每一块都是2米长、0.5米宽、0.3米高。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工程人员只把首尾两端松动的几块石条取出来,其他的石条保持原样,在铺设管道的时候,也特意避开了这些石条。取出来的石条没有浪费,项目组专门找人把它们加上了木制的凳面和骆驼造型的椅背,做成了沿街摆放的休闲座椅。

记者采访的时候,模式口大街和模式口北路的街口,正在布置春节景观,王芮说,这几年的小年、正月十五,模式口社区都会有骆驼走街、太平鼓等巡游表演,“今年虽然不组织这些活动了,但也会做些环境美化布置,为居民们增加点年味儿。”

读城

根除乱象从打通生命通道入手

作为这个地区变化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金顶街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兵还记得当年模式口村留给他的第一印象,“特别震惊,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一堆国宝埋进了垃圾堆’。”

当年模式口地区很多商户在大街上摆摊售卖,垃圾成灾、交通不畅。遇有紧急情况,消防、救护等车辆根本开不进来,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于是马兵从打通百姓的生命通道入手,带领工商、城管队员等开展综合执法。对于坐商,则是在商铺门前适当宽度划出一条黄线,允许在线内卖东西。这样就将中间道路留给行人和车辆,保证交通基本顺畅,同时保留了早市的传统特点。直到年底,石景山区全面启动模式口文保区修缮改造,模式口大街的乱象得到彻底根除。

如今,马兵还是经常来模式口,但是不用再带着执法队员了,而是和居民们一起遛弯赏景,体验古街风韵,“如今走在模式口大街上,就仿佛穿越到当年的驼铃古道,有种与历史对话的沧桑与厚重感。”

(原标题:感受置身历史的沧桑厚重驼铃古道又闻驼铃)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周明杰孙云柯摄影吴镝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