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繁忙城市的喧嚣,抚去一路的风尘,年9月1日我从北京来到了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部的顺平县,一所山区的乡村学校,北神南小学,在这里我将成为一名“乡村女教师”,完成为期一年的支教任务。
走马观花不适合这里,静心守护你会发现这里春风化雨。
为教育坚守大爱之心催人奋进
总有一句话让爱闪光。“我们是一家人”是刘文肖校长对我常说的话,正是刘校长在我来到这里的第三天给我宿舍装上了热水器,更换了崭新的衣柜、马桶,刘校长无微不至地亲人般关怀,缓解了我初到这里的不适。这里的人善良淳朴,传达室大姐家种的苹果树结果子了,我就能吃到苹果,校长家里的杏摘了,我就能品尝到杏,鸡下蛋了,我就能补充到营养丰富的蛋白质。
令人难忘的开学典礼上,脚伤未愈的刘校长一瘸一拐地走上主席台致词,她饱含深情地带领全校学生向我们全体教师深深地鞠了一躬,热泪盈眶地表达感谢,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因为这里离县城远,条件艰苦,师资流失严重,每年开学,刘校长都要为老师能否按时到岗到处奔波。她说“没有桌椅,可以坐地上;没有黑板,可以写地上;没有教师,谁来教孩子们?”山区的冬天很冷,电供暖的热力不足,刘校长会为每一个教师宿舍配备棉帘子,电热毯,为每一位教师的办公椅上配合棉坐垫,每次吃饭都要细心查看,亲自打电话督促教师“吃饭来”,就怕老师们吃凉饭。她像个大家长,把每一位教师看在眼里,放在心里。
总有一种真挚让爱难忘。刘校长从小在这里长大,一直扎根在乡村的教育事业,矮矮的身躯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她笑着说她是“不抹油自传”,要对得起神南的父老乡亲,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在与北京京源学校师生“大手拉小手”的公益活动上,她饱含深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党,感谢政府”,她讲述了党的扶贫政策,讲述了自己的求学历程和当家乡的教育面临师资困难时,义不容辞地投身到神南乡的课堂上,教室没有建好,就在大树下给学生上课,没有黑板就用树枝在土地上写画。她希望神南的同学们要知道感恩,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回报家乡,回报曾经关爱过他们的人。这位一直扎根在山区,山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建设者和见证者,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教育人的责任和担当,看到了她对党朴素的忠诚之心,对乡村教育的责任之心,对工作的进取之心。
京冀两地携手扎进教育扶贫
总有一种行动让爱滋养。如若世界上没有炬火,去做那光。我所任教的北京市京源学校践行着“立德树人”的德育思想,学校团委的倡导下每年都要组织很多次公益活动,在“积小善行大爱”公益节活动中,学生们用公益跑、公益演、义卖等方式筹集善款4千多元,年的公益行他们来到了北神南小学,他们为北神南小学的每一个学生筹集了笔记本、笔袋,带来了足球、篮球、羽毛球类等体育器材。
11月16日的这一天,京源学校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带来的《老北京的玩具》、《老北京小吃》、《神奇的化学魔术》、《学习有方法》等微讲堂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也鼓励这些小弟弟小妹妹要努力学习,积极向上;他们拿出准备的礼物送给弟弟妹妹,拿出准备的超轻粘土与弟弟妹妹一起做披萨、汉堡、薯条、可口可乐、小老鼠偷奶酪、胡萝卜……纯洁而未泯的童心将他们拉得更近。孩子们拉着北京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走进自己的教室,一起到操场作游戏,一起拍照留念,一起相约未来。大手牵着小手,小手拉着大手,相聚虽然短暂,情谊永远留存,当善意化为行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来到北神南小学我发现,这里用的办公速印机,生活净水机等都贴着“石景山金融办”捐赠的字样,而我在北京超市买的“顺平大桃”“顺平瓜果”是咱们石景山区政府精准扶贫的成果,在区政府的支持下,扶贫干部团队的努力下,帮助果农用技术迈上了小康路。来到北神南小学,我真实体验到了党的扶贫政策的高效落实,在疫情过去,我们师生返校的六月份,石景山的挂职干部团队白建其副县长,廉泽亮、刘伟等领导就三次来到北神南小学和中学,召开了帮扶意向会议,筹集了帮扶资金、配备了教学设备,探访了慰问贫困家庭。白县长每到一家,都嘱咐他们要有信心,要相信政府,同时也叮嘱他们要好好督促孩子们的学习,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回来的路上刘校长跟我说,“刚才去的家庭,孩子爸爸脑血栓病,不能外出打工,家里没有了收入,是因病致贫,他说的话因为有口音你没有听懂,他说,病是一时的,等病好了,一定出去工作,不给国家添负担。”党的扶贫政策精准到了每一家每一户,让贫困家庭看到了希望,同时他们并没有自暴自弃,朴素的情感,淳朴的民风,让我深深感动,愿每个善良的人都被温柔以待。
不负使命将优质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传递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奋勇向前。我很赞同一句话“当我们要站在每一个起点的时候,都要把自己打碎重建”,作为中学数学教师的我,在北神南小学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同时兼任北神南中学的教研指导工作。我没有任何小学教学的经验,必须面对困难,只有战胜它。我从事了十余年的教研、科研管理工作,有很多教科研工作经验与成绩,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曾是我的一个研究课题,小学的支教经历正好可以继续我的探索和思考,这是难得的实践机会。我对教材内容做了统整安排和设计,让学生课前预习“提问”,课上讨论“解问”,我在课上探索并实施了“以旧带新、小步走、多反复”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作业本和课堂笔记本,每一节课上帮助学生掌握“记笔记、复习整理笔记、阅读教材,划线标记,单元小结”等学习策略方法;我还利用每天下午放学后一个小时的时间为班级成绩后15名的同学,从三四年级的“分数加减法”“约分、通分”补起,帮助她们尽快跟上六年级的学习步伐,怕他们放学后饿着肚子补课,我每周从北京稻香村购买食品,为孩子们补充能量。付出就会有回报,一个学期下来,北神南小学期末考试六年级的数学成绩提高了20多分,在学区排名终于不再是最后一名,上升到了中间位置。
我上了3次校内、学区、总校的研究示范课,进行说课和评课活动,此外,当神南中学的领导找到我,希望我能够指导中学开展教研活动时,我又自己协调时间,帮助神南中学进行每周1次听课和评课的教研指导工作。疫情期间,我坚持对学生采取分层网上授课,分层作业,毕竟只有一名教师采用分层教学,时间会多付出一倍,但是我坚持了下来,连双休日也没有间断过。
年的6月1日,阳光明媚的一天,我迎来了阔别4个月学生的返校复课,寂静的校园又焕发了勃勃生机,开学了,我又开始了繁忙的又令人期待的校园生活。四季交替,我与学生一起走过了秋季和冬季,错过了春天,我格外珍惜我与学生们相处的时光。早晨六点半测体温,七点半早自习,12点半午自习,每天备课、上课、判作业,辅导学生,工作量比上一个学期明显增加,但是我心中充满了希望和力量,我要让学生以更自信、更阳光、更健康的心态迎接下一个秋季——他们即将步入的初中生活。
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短短的一年只是人生中浅浅的脚印,但是这里人和事却深深地铭记在我生命的年轮里。总有那么一天乡村的教育会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心有所信,方能远行,先读万卷书,再行万里路,成长还在路上,信仰从未停止,让我们信念永恒,逐梦永恒。
作者系北京市京源学校教师李文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