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北京市举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社区防控组、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市急救中心等有关单位对疫情相关情况进行通报。
北京又有16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
在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称,20日,北京市又有16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这16名患者经过治疗符合出院标准,于2月19医院、医院、医院、医院、朝阳区三间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院。16名患者中,有10名男患者,6名女患者;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69岁。
北京累计确诊病例例,出院例,死亡4例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说,2月20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已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新增疑似病例41例,现有疑似病例例。新增密切接触者4例,累计确定密切接触者例,其中例已解除医学观察。
截至2月20日24时,北京市累计确诊病例例。出院例,死亡4例,危重型19例。其中东城区12例、西城区53例、朝阳区58例、海淀区61例、丰台区41例、石景山区14例、门头沟区3例、房山区16例、通州区19例、顺义区10例、昌平区29例、大兴区39例、怀柔区7例、密云区7例、延庆区1例,外地来京人员26例。平谷区尚未有病例。
例确诊病例中,男性病例例,占47.2%,女性病例例,占52.8%。其中,5岁以下14例,占3.5%,6岁至17岁13例,占3.3%,18岁至59岁例,占65.7%,60岁及以上例,占27.5%。
北京公布2月20日新发病例活动过的小区
在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通报昨日新发病例活动过的小区或场所,具体信息如下:
丰台区:新村街道富丰园小区
确医院进行救治,消毒工作已开展,小区居民不用担心和焦虑。希望大家在疫情期间注意“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勤锻炼、不扎堆、讲礼仪、稳心态、树信心、不信谣、不传谣”。如有疫情防控方面的问题,请拨打或登录北京新冠肺炎线上医生咨询平台进行咨询。
我市病例中,老年人和5岁以下婴幼儿所占比例较高,老年人和儿童应尽量减少外出和聚集,少接触,少感染,多健康!
有部分患者从自感有症状到医疗机构就诊的时间间隔较长,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也容易传染给家人、朋友和同事。如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请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或联系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请大家采用网络或电话预约就诊,不要带病坚持上班,也不要在家中拖延。就诊过程中,应相对固定在同一医疗机构,不宜在多机构间重复就诊。
北京暂停部分发热门诊服务76家保留名单公布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说,1月初,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发热患者就诊指南》,公布了全市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名单。为了更好地发挥发热门诊的“探头”作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经专家评估,按照保障需要、合理布局、规范管理、确保安全、节约资源的原则,决定自年2月22日(星期六)0时开始,医院发热门诊,保留76家医院的发热门诊,暂停部分发热门诊的对外服务。76家发热门诊中,有74家能提供全天24小时服务。此前,北京市共有余家医疗机构设有发热门诊。
请市民及时了解所居住和工作辖区的发热门诊位置,定期监测身体状况,如出现体温超过37.3℃、干咳、咽痛等症状,请及时向社区报告,尽快到附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尽可能选择1家发热门诊就诊,就诊途中和就诊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尽量不要接触公共设施,配合医务人员完成诊疗过程,医院后要做好手卫生。
北京一员工复工9天后确诊工作场所66人集中医学隔离
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说起了一家两代人的流调故事。这个流调案例是从一个家庭中的老人开始的,但故事的结尾却落在了一个公司的办公桌上。
2月13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接到报告,有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需要进行流调,暂且称这个病例为A。在对A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流调人员确定了其女儿为密切接触者,女儿暂且称为B。一般来说,密切接触者应该进行集中医学观察。但是B有点特殊,她的宝宝很小,而且她还处于哺乳期。所以,她没有到集中点进行集中医学观察,而是在家中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按照规定,医院观察期间,有任何症状应该及时向社区工作人员报告。2月13日,B已经出现咽痛症状,但医学观察期内她一直没说。等到2月18日,她的症状加重后,才向社区工作人员报告。2月19日,B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B确诊了,疾控中心开始排查B的密切接触者。B已经于2月10日复工,流调人员对她工作场所接触过的人员逐一进行排查,最后共划定66名密切接触者,全部进行集中医学隔离。另外还有多名一般接触者,正在进行居家医学隔离。
B所在的这个部门还能正常工作吗?可想而知。疾控人员在现场流调时发现:B所在办公区域是在一个写字楼的一层大开间办公区,中间为一般员工办公区域,可容纳上百人;周围是管理人员办公室。职工的办公桌之间没有遮挡,距离很近,人员较为密集。但在疫情期间,单位并没有采取任何加大距离等举措。
庞星火说,疾控部门希望通过这个案例提醒各企业,复工后一定要高度重视各项防控工作。
首先,各单位在复工开工前应根据工作及生产的实际情况,开展风险评估,对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本单位员工的岗位特点、工作性质等,制定应对切实可行的疫情的防控方案,并落实到位。注意对人数较多的工作团队及岗位进行管理,对职工上班路径、办公场所人员密度、分散办公的可行性等进行评估,针对可能的风险点疫情期间制定灵活的工作制度,实施弹性工作制度,采取错峰上下班、网络办公等多种形式及方案,以降低人员密集度。
重视注意优化工作程序,通过可行的措施,减少职工之间近距离接触的频率。通过采取减少共用物品、缩短交流时间,保持相互间距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否则一旦发生疫情,给复产复工带来的损失更大。
办公场所怎么防控疫情?北京市疾控中心详细解答
在发布会上,针对公司员工关心的问题,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了防控原则。
(一)地下车库
应保证地下车库通风系统运转正常。地下车库的地面、墙壁应保持清洁,受到污染时进行消毒。停车取卡按键等人员经常接触部位应每日消毒。
(二)员工食堂、茶水间
保持空气流通,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延长供餐(饮)时间,采取有效的分流措施,避免人员密集。
食饮具一人一用一消毒。
(三)健身房
在流行期间原则上不建议开放健身房。已经开放的要做好使用人员的健康监护和登记记录,提供免洗手消毒剂或洗手设施,提醒使用人员接触健身器械前做好手卫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环境清洁。
(四)卫生间
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和干爽,空气流通,提供洗手液,并保证水龙头等设施正常使用。应增加卫生间的巡查频次,视情况增加清洁和消毒次数。
(五)ATM机、自动售货机、智能快递柜、储物柜等
以保持清洁为主,当受到污染时可进行消毒。
(六)服务台
制定合理的人员路线和分流措施,减少人员聚集。定期做好人员经常接触部分的表面消毒,近距离接触时要戴口罩。
(七)员工休息室(区)等配套设施
员工休息区(室)原则上不建议开放,必须开放的配套服务设施应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清洁干爽。
七类返京人群免除隔离14天:包括北三县等地来京工作人员
发布会上,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防控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强介绍了疫情防控期间返京人员中七类人群给予特殊照顾的情况。
一是对于过去14天内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停留且经由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口岸入境的人员,免除居家观察14天的要求。在入境时需填报健康申明卡,进行健康申报,接受体温检测,佩戴口罩,人员之间保持距离。
二是对于从中国境内其他地区(不包括湖北省)短期进(返)京(在京没有固定住所和职业,主要从事旅游、访问、商务、考察、过境等活动)的人员,须配合入住酒店的管理,进出酒店时要测体温,入住时要填报来京事由,登记在京联系人;有在京接待单位的,须执行接待单位有关疫情防控规定。如果有发热或身体不适的情况,要及时就医就诊并主动告知酒店和接待单位。
三是对于从中国境内其他地区(不包括湖北省)进(返)京复工复岗的人员,具备集中工作条件的,要进行封闭管理,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可以边观察边工作;其他人员,还是要居家观察14天再上岗。
四是居住在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等环京地区的在京工作人员,这些人员上下班往返属于日常通行,不作硬性要求,但是进出京要接受例行检查。
五是民航机组、铁路班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频繁异地往返,属于刚性的岗位需求,返京时集中居住即可。
六是在京中央单位往返疫情高发地区的工作人员,出于单位管理和家庭安全的需要,这些人员返京后要按规定集中隔离办公、居住。
七是居家观察期间,有特殊需要的,如孕妇、患病等人员,可遵照医嘱外出医学检查。
张强介绍,2月14日,北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疫情防控期间返京人员有关要求的通告》,规定自2月14日起,所有返京人员到京后,均应居家或集中观察14天。一周以来,在首都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下,《通告》得到了较好的执行,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张强称,2月13日至今,北京市新增确诊病例均保持在个位数,这说明,全市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越是在这个时候,越不能松懈。北京作为首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责任重大,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前期发布《通告》,实行返京人员报告制度和居家观察或集中观察措施,也是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要求,确保和巩固前一阶段工作成果、做好当前疫情防控的必要举措。这项工作会给部分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今天的付出是为了大家明天的健康和安全。相信广大市民能够理解、支持、配合,我们也会竭尽全力做好日常生活服务保障工作。
北京急救中心:拨打要如实提供病情相关情况
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刘红梅在发布会上介绍说,疫情发生以来,北京急救中心严格规范安全防护和洗消工作,急救专家组指导、监督病例转运、院感控制、个人防护、消毒隔离,确保每一辆救护车、每一名急救人员的防护、洗消工作落实到位,保证车组人员及患者的安全,并且每日监测医疗防护及后勤保障物资的使用和库存,及时补充、按规使用,确保院感工作万无一失、急救人员“零感染”。
北京急救中心提醒市民,自己和身边亲友突发意外或急症,应及时拨打,并如实提供流行病史、确诊或疑似病例接触史等情况,告知是否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积极向急救人员提供相关信息,以便及时调派相应的急救车组,迅速、精准实施救治和转运。
北京急救中心:共转运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人员例
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刘红梅在发布会上介绍说,目前,北京急救中心的重点工作是负责新冠肺炎确诊、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人员的急救转运,尤其是做好重型和危重型确诊病例的转运工作,同时,在机场、口岸、火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24小时值守,负责将发热人员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筛查。
全市没有因为疫情防控任务的增加而影响百姓的日常急救用车,日常急救呼叫满足率始终保持在95%。截至2月21日8时,全市急救网络共转运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人员例,其中确诊病例例、疑似病例例、密切接触者例。
疫情发生以来,急救中心全员停休,成立了病例转运专项工作组,加强转运梯队力量,统一调派、强化培训,规范操作、高效运转。目前,全市急救网络,每日当班车组组,其中新冠肺炎专项转运54车组,名院前急救工作人员通过集中管理、分区待命、专门流程洗消,开展相关工作。院前人员调整班次,行政人员支援一线,全体人员坚守岗位,保障中心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北京商报记者杨月涵刘翰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