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有难事街道干部来“包办”
促进难事快办石景山区全市首创试点“街区制”
来源:北京晚报年06月14日版次:13作者:
滨和园小区出入口道路打通前后
多辆私家车,只有一条进出小区的道路,早晚高峰交通拥堵严重,这是石景山区古城街道滨和园地区多户居民曾经每天要面临的一道难题。通过试点“街区制”,仅用了20余天时间,进出小区的新路就打通了。
据悉,石景山区在全市首创“街区制”,以古城街道作为试点,将街道内的22个社区划分为8个街区,由街道处级干部担任街区长,社区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均可第一时间反映到街道层面,再由街区长直接调度街道相关科室,避免了各个部室各管一摊、互不通气甚至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促进了难事快办,最大限度地让百姓减少等待问题解决的时间,解决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问题。
20余天“老大难”小区新增一个出入口
“滨和园是石景山区永定河畔的一处大型居住区,有26栋住宅楼,可之前只有一条道路能进出,大家把这里形象地称为‘大葫芦’,肚子大脖子细,因为堵车问题,居民没少找我们抱怨”,古城街道滨和园燕堤西街社区书记刘慧告诉记者,交通拥堵问题也是今年年初滨和园街区成立以来解决的第一件居民关心的大事。
滨和园由燕堤西街、燕堤中街、燕堤南路三个社区组成,多户居民,有私家车的超过一半,而出入口只有一个。社区居民将情况反映给街区长后,街区长立刻与街道的相关科室负责人直奔现场,与所涉及的3个社区及物业部门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实地勘察和征求居民意见,大家都认为小区的燕堤西街被永定河防洪堤围墙截断,形成了断头路,只要拆除围墙,就可以开辟一个新的出入口,大大缓解小区内部交通状况。
然而,要拆除围墙关系到防洪堤安全,是否可行还是未知数。为此,街区长吹响“集结哨”,将区水务局、城管委、交通支队等职能部门请到现场,通过集体会商研判,在统筹考虑防洪安全、行车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后,决定拆除防洪堤围墙,开辟一条进入滨和园地区的新出入口。
“实行‘街区制’后,最大的变化就是解决问题快了”,刘慧告诉记者:“以前要帮居民解决点儿问题,社区要在街道多个科室之间反复沟通,耗时费力。如今街道处级干部下沉社区‘包办’难事,指挥协调力度强,让难题不再难。像打通这条断头路,解决方案出来得非常快,只用了20多天就为小区新增了一个出入口,居民纷纷点赞。”
在出入口施工的同时,街区长还组织了街区共治委员会负责人一起商量出入口启用后的车辆管理问题。刘慧介绍说,增加出入口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更重要的是日常的停车疏导,几个小区停车位都有限,一旦出现乱停乱放的情况,还是会影响整体交通。最终在街区长带领下,经过集体会商及征求居民意见,决定把街巷管家、社区志愿者和物业人员整合起来,在早晚高峰期间到易拥堵路段疏导车辆,劝导车主规范停车,为整个街区的交通顺畅出一份力。
3个月旱厕“退休”公厕“上岗”
不只是滨和园小区的交通拥堵问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去年年底古城街道试点实行“街区制”以来,特别是结合创建国家文明城区工作,这里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古城街道水泥厂社区位于莲石路北侧,是一个平房和楼房共存的老小区,园内3个厕所不仅要供多户平房居民日常使用,还要不时为楼房居民提供应急所需,但不能冲水的旱厕让居民倍感不便,而且厕所产权一直未移交到市政部门,导致厕所垃圾清运不及时,蝇虫滋生,臭味冲天。“冬天还好点儿,夏天那个味儿就别提了,上厕所都得憋口气”,家住水泥厂社区的赵玉芹阿姨回忆说。
“很多居民都跟我们反映过这个问题,便民电话转办单也接到了好几个”,古城街道水泥厂社区书记母维杰告诉记者,“街道实行‘街区制’改革之后,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历时3个月在原址重建了3个一类标准公厕,现在均已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
据介绍,社区居委会将公厕问题上报到古城街道街区共治委员会后,街道立即吹响“集结哨”,组织社区和产权单位物业公司进行协商,由于产权单位物业公司管理力量不足,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继而街道又吹响“平行哨”和“协商哨”,组织区城管委、区环卫局、产权单位物业公司、街道相关部门共同商讨,解决旱厕问题。最后在多方努力下,决定由政府出资重建公厕,又脏又臭的旱厕终于“退休”,符合现代化标准的公厕建成“上岗”。现在的公厕还有母婴室,有残疾老龄专用室。同时,公厕产权正式移交市政部门,日常维护移交环卫部门,让附近居民彻底告别了捏着鼻子上厕所的生活,社区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街区制”优势:好钢用在刀刃上
“街区制”是石景山区在基层治理中探索的一项改革举措。所谓“街区制”,就是按照区域邻近、边界合理、任务统筹原则将多个社区整合在一起,成立街区共治委员会,由街道处级干部担任街区长,统筹街道职能科室及相关社区资源,对各类事务进行“打包”管理,实现社区和街巷一体管理,城市治理和社区治理一体融合。
在古城街道党工委书记赵恩国看来,“街区制”最大的优势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社区管理千头万绪,而街道人员力量有限,实行“街区制”后,街道将全部22个社区划分为8个街区,由街道处级干部担任街区长,社区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可第一时间反映到街道层面,促进难事快办,最大限度地让百姓减少等待时间。
赵恩国介绍说,“街区制”首先就是坚持街区一体,力量整合。把古城街道22个社区按照区域邻近、边界合理、任务统筹原则划分为8个街区,街区实现社区和街巷一体管理,实现街道街巷长制、小巷管家、河长制、网格化管理、生态环保等管理制度的多线合一,实现行政执法人员、城市管理监督员、流动人口管理员、社区工作者、物业保洁保安、“老街坊”等人员力量的有机结合,较好地突破了社会治理困境。
同时,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上,街区明确了“吹哨”程序,通过吹好“集结哨”、“平行哨”、“协商哨”,促成“三级过滤”机制,重点解决“吹哨报到”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确保“哨在一线吹、事在现场办”。街区事务实行“全时、全权、全管、全责”,避免了各个部室各管一摊、互不通气现象,解决了“问题发现不了”的问题。街区内实行定时巡查、定点检查、责任督查,定人、定岗、定责任区,开展宣传引导、检查管理、常态执法,解决了“管理精细不足”问题。
赵恩国表示:“我们试点探索‘街区制’改革,最终的目的就是着力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问题。”下一步在推进“街区制”改革中,重点要把行政执法力量按街区纳入管理单元,为街区治理提供法治保障,同时,动员街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商户、“老街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形成人人参与、多元治理的有效机制和良好氛围。
据统计,从“街区制”实行至今,古城街道多个月的城市管理事件办结率和及时处置率均为%,有效提升了辖区的社会治理能力和街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马上就访
“街区制”实现
“吹哨报到”零距离
石景山区委社会工委书记、民政局局长高春玲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市街道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立足基层服务管理,着力从街道、街区、社区三个层面做强做实街道工作,统筹推进街道改革、街区更新、社区治理。其中特别要求,推动“吹哨报到”改革向街道改革深化,向社区治理深化,向受理群众诉求、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深化。
高春玲透露,下一步,古城街道的“街区制”改革试点还将推向深入,街区共治委员会将围绕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和巡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吹哨报到”为手段,持续推动问题解决。在“街区制”实施过程中强化综合执法工作,派出所、城管队等行政执法力量将按街区进入管理单元,为街区治理提供法治保障。同时还要注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依托商家自治组织、社区服务企业联合会等组织,加强企业的自律并提供有效服务,把辖区企事业单位纳入“老街坊”志愿服务体系,动员“老街坊”参与社会治理,形成人人参与、多元治理的有效机制和良好氛围。未来伴随着古城街道“街区制”改革试点的深入,其积累的经验做法将有望在石景山区其他街道进行推广。
本报记者左颖
来源:北京日报、北京晚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