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挂号 http://pf.39.net/bdfyy/zjft/210830/9379258.html

百科TA说特邀作者:世界华人周刊

沈志华

“二流的史学家记录历史, 的史学家改变历史。

世界华人周刊特约撰稿:素年锦时

沈志华是中国历史学界的传奇人物。他生于上世纪50年代,是典型的“红二代”,考过 却上不了大学;被诬陷“杀人”关进监狱;没有学历却能成为海内外众多大学的客座教授;做生意顺风顺水却突然回身改做学问;自费数百万赴俄美收集档案。

有人戏称,“前半生档案砸掉了沈志华的饭碗,后半生档案成了他的精神食粮,他人生中的大悲与大喜都和档案密不可分。”

如此种种,都与人们印象中的学者形象大相径庭。但是,他在冷战史研究领域的地位却无可争议,这不是谁给的荣誉,也不是自诩的称号,而是历史真相讲述者应得的荣耀。

沈志华近照(来源:南都网)

01.

沈志华生于年北京的一个老革命家庭,父母在延安时期就搞锄奸、保卫工作。解放后,他的父亲做了劳改局副局长,母亲则是公安处处长。

小时候,沈志军最喜欢的读物是《科学家谈21世纪》,梦想着以后成为一名科学家。初中他就读于“贵族学校”北京四中,“就奔着清华去的。”

“文革”爆发了,沈志华的求学之梦成了“马歇尔计划”。但幸运的是,他借着父亲的关系当了海军空航兵,去修飞机。

当时的年轻人都热衷于政治运动,忙着背《毛选》。沈志华却只顾闷头钻研业务,显得格格不入。不过时间久了,业务能力蹭蹭见长,19岁他就成了机械师,有资格和专家一起参加发动机会诊。师长对沈志华十分器重,认定他是中国航空兵的未来新星。

或许生活就该这样波澜不惊地进行下去,沈志华如果这样按部就班的干下去,至少可以混一个少将的头衔。

但当兵的第三个年头,现实的冰冷一击让沈志华的好梦就此结束。他被卷入反革命集团,档案里记录他曾经参加“联动”(主要由高干子弟组成的暴力红卫兵组织),并杀了人。

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此事,军队没法逮捕沈志华,稀里糊涂地又让他复员了。

原来,有人揭发沈志华曾经杀过人,部队虽然查无实据但却将这份材料放进了他的档案。退伍后沈志华找到举报人,发现举报人和他素不相识,只不过是为了早出监狱诬陷他。

青年时期的沈志华

02.

但复员后的沈志华很快打起精神,又投入到学习中。那时他正在石景山发电厂工作。年,周恩来总理提出改革教育,上大学必须要通过考试。沈志华毫不犹豫报名考试,而且考得很好。四门科目,电力系统考生里门门 。“清华大学非我莫属啊。”沈志华兴奋不已。

然而那一年,半路杀出一个白卷英雄张铁生。他物理化学考试时,在卷子背面写了《给尊敬领导的一封信》:“本人自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说实话,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希望各级领导在这次入考学生之中,能对我这个小队长加以考虑为盼!”

就这样,这个四门功课总共15分的考生,击碎了沈志华的清华梦。不仅如此,沈志华还被说批评“不安心当工人,不安心做一个无产阶级,非要往臭知识分子那圈子里面钻,走白专道路”。

沈志华气急败坏,“不搞科学了,我要弄清楚共产主义到底是怎么回事。”

年,招工考进社科院时,他的思考已经有点头绪了。他写了一篇文章,“想解释一个问题,就是从建国以来到‘文革’,为什么我们的政策总是要‘左倾’,总是要超越现实。”

成绩没问题,坐等通知书吧。但满怀壮志的沈志华这时候还不知道,他的录取通知已经被领导扣下了。

当时社科院工作的副院长邓力群看到沈志华的这篇文章,说他是“持不同政见者”。

得知实情后,沈志华直接冲到邓力群家里,没想到俩人聊得很投机,沈志华讲了自己的出身、经历,让邓力群刮目相看,第二天,通知书就来了。

多年之后,邓力群还在一次接见年轻学者的会上说,“现在社会上都说我是‘左王’。其实我是很爱才的,当年沈志华,他的观点我很不同意,但是我还让他读了研究生。只要你真有才能,你好好学习,就能为国家做贡献。”

邓力群(刘宇/摄新华社发)

但院里给沈志华安排的工作是学习非洲史。不过在社科院学习的三年,他积极发表了8篇论文,学者范十足。

上天可能不想要沈志华过得太顺遂,毕业答辩前,沈志华又被抓了。

夜里十点多,沈志华正在床上和孩子玩,家里来了大批警察,二话不说,直接把他铐走了。

罪名是泄漏国家重大机密罪,被判两年徒刑。 ,法官对沈志华道出一句实情,“为了国家的利益,你就牺牲一下吧。”

原来,里根上台后美国抓了一个中国人,说他窃取美国机密文件。中国对等报复,要抓一个在中国外语学院教书的美国博士生。这个博士被认为是美国特务,附带抓了七八个和这个博士有交往的中国人。沈志华因为给这个博士看过十几本社科院内部杂志,稀里糊涂地被抓了。

有在公安系统的家里人打算凭借关系,办个保外就医什么的,能少受点罪。谁知撞上年的“严打”,没人敢通融。

但沈志华在监狱里也没消停,监狱里头信息非常闭塞,不受任何事情干扰,沈志华想起自己写的硕士论文,虽然才3万多字,但材料非常丰富,可以拓展开,写成一本书。

在监狱里,一开始没有纸笔,沈志华就用牙膏皮写在《列宁选集》的边上。那会儿的牙膏跟现在不一样,都是铅皮,能在纸上留下黑色的痕迹。他要用的书,都是家里托人送进来的。那会儿人家盛传,说北京第二监狱的图书馆就在沈志华床铺底下,他的铺底下全是书。

不到一年,沈志华就完成了这本书,就是后来的《历史的启示》,讲的是2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

年轻时的沈志华

03.

出狱后的沈志华想尝试留在北京,但一切并不顺遂, 咬牙南下也是被生存逼得不得已的选择。

随着一路南下,沈志华的人生开始了巨大的转折,上天开始眷顾他,更广袤的世界开始向他敞开。

年,沈志华跟朋友到深圳做进出口贸易。没过几年,他瞄准了黄金市场,开始倒卖黄金。黄金买卖是有严格管制的,很多人靠的是走私。但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和诚恳,很快就在北京打开了渠道,拿到了合法批文。时隔数年,沈志华在一次采访中回忆道,“我没走什么歪道,我也干不来这个。就是人家负责管事的人认可我。我每月几次飞北京进货,每次背个三几块,一块25公斤,那一年我一人做了半吨黄金。那个时候黄金界都知道我,沈志华,中国头一号黄金贩子,每天在飞机上来回背黄金。”

年,沈志华已经有了几百万元的积蓄,他却毅然放弃了经商,专心搞起学问。但做学问,沈志华是货真价实的个体户,没有单位,没有一分钱工资收入,完全自立门户。

沈志华 次尝试自费举办高层学术会议就大获成功。年,他在当时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的深圳召开了一个全国性的探讨“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的学术会议。

住宿、伙食、会议所需的经费和资料,全部由他独自操办承担。他还在邀请函里特意声明:凡专家学者所在单位不能报销飞机票的,全拿到我这儿来报。

沈志华在学术研讨会上讲话

04.

90年代,沈志华听说俄罗斯局势混乱,苏联档案可以供外国人复印,对于历史学者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中国各院所都不拨研究经费,于是,这位富有的“文化个体户”与中国 社科研究机构联手成立了“苏联历史档案集”课题组,组建了《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编委会,并个人出资万赴俄罗斯复印档案。

当时外国人去复印苏联档案收费很高,复印一页要2.8美元,于是沈志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收买俄罗斯研究人员替他去复印档案。“走访各研究所,找愿意干的人。那时候带了好多二锅头和茅台。酒过三巡,‘哥几个,有事儿求大家,我们就是想弄点儿档案回去,主要是研究你们苏联的历史。’俄国人喝完酒,非常活跃,大家谈得非常诚心。每人我先发美金,大家很高兴。”

复印完再转交给他,这样价格就便宜多了。文件复印回来,沈志华又组织了13个翻译组进行翻译,出版。

年至年间,沈志华搜集到的俄国解密档案中,有关中苏关系档案(-)22卷,约页;有关 (-)17卷,约页;有关苏联与朝鲜关系(-)9卷,约页;有关苏联历史(-)27卷,约页。还有已经译成中文出版的有关苏联历史的俄文原件33卷,约页。

在参考运用这些档案的基础上,由沈志华等4位学者撰写、中国前驻苏大使李凤林作序的《中苏关系史纲》因其材料新颖、立论独到而受到学界好评,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 著作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人文社科类)一等奖。年,由沈志华主编、国内多位专家参与、旨在探讨苏联解体原因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出版后,引起《中华读书报》等多家媒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