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央广网北京4月1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韩雪莹)北京市石景山区广宁街道高井路社区是全国首个“冬奥社区”,也是北京市唯一的“冬奥社区”。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给高井路社区带来了硬件设施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社区里那些以往从没接触过冰雪运动的居民们被冬奥氛围深深感染,他们蹬上滑冰鞋、打起冰壶对抗赛,在冰雪运动中体验激情、感受快乐、收获健康。

而在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冬奥的环境下,街坊邻居们也凝聚在一起,共同畅想如何让冬奥更长远地影响他们的生活。作为冬奥遗产的鲜活案例,冬奥社区为何能唤起居民的“精气神儿”?这颗冬奥的“种子”,未来将如何在高井路社区生根发芽?

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的MV中,有多处镜头取景于高井路冬奥社区,社区居民陈美华的儿子也出了镜。陈美华说:“别看他小,他天天跟小朋友说‘我们是冬奥家庭你知道吗?冬奥项目有哪些……’因为受我们的影响,他开始学习冬奥知识。”

陈美华(右)和儿子参加冬奥社区活动(受访者供图)

陈美华曾是举重运动员,现在是举重国家级裁判员。作为长期和夏奥会比赛项目打交道的体育人士,陈美华初次接触冬奥会的各项元素时,就迫不及待地融入其中,她带着爱人和孩子们参加冰雪运动和社区建设,和女儿一起成为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城市志愿者。

陈美华说:“包括我们家闺女、儿子,参与了社区很多活动,也会分享给学校的同学、老师,其实也间接带动了很多人了解冬奥项目,很多人也因为我们家庭的影响和带动,参与了滑雪、滑冰等一系列冬奥活动。”

其实,在高井路社区,居民们融入冬奥氛围并不是一两天的事。74岁的许连锁现在是社区巡逻队的一名志愿者,自冬奥社区挂牌以来,他的日常生活就跟冬奥社区建设再也分不开了——街区巡逻、整理问题、汇报提议,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恨不得在服务站里为他置办张办公桌。

许连锁说:“最初说起冬奥,很多人都说‘这跟我们有多大关系?离得老远的’,我们也不知道该做什么,那时候也很迷茫。社区进行教育活动,慢慢深入,大家就都知道了,冬奥起码对我们的环境有一个极大的提高,对人的思想境界也提高了不少。这次我们组织年志愿者,报名的有多人,有好多人报上来没有入选。”

社区里大大小小的志愿者们在八千寺小区开展墙绘活动(广宁街道办事处供图)

高井路社区有多人口,其中多名都是冬奥社区志愿者。15户“冬奥社区志愿家庭”、地区78支“老街坊”志愿服务队,以及来自不同组织、各个岗位的志愿者们,他们积极组织参与冬奥文化宣传、冰雪知识宣讲、冰雪技能传递等志愿活动,服务冬奥、建设家园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冬奥社区“巾帼”志愿者高晶虽然没能在《一起向未来》的MV中出镜,但她和社区剪纸队的作品留下了几帧美好的画面。她告诉记者:“周边的老街坊好多都是志愿者,有时候早起看到志愿者,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比如垃圾分类值守,这么大年纪还能作贡献,自己也特别想加入志愿者队伍,大家相互的带动性非常大。后来我们成立了志愿者剪纸队,上网学习雪花的剪法,学完以后就带着阿姨一起剪,再塑封起来,作为随手礼送给前来参观的媒体。自从这里成为冬奥社区,我们就感觉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为了展示冬奥社区的名牌,其实也是助力冬奥、展现冬奥社区的精神。”

“巾帼”志愿者队用剪纸艺术助力冬奥(高井路社区供图)

在社区志愿者的岗位上,高晶惊喜地发现,城市生活中家家户户关起门来各过各的场景,竟然在悄悄发生改变。“因为冬奥,街道和社区给我们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让大家走出了家门,邻居之间也熟络了,好像又回到以前了。所以无论大家做什么,都感觉我们这是一个大家庭,劲朝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居民现在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就是‘我们是冬奥社区的,跟冬奥组委只有一街之隔’,我们会先加上‘冬奥’再说高井路社区。”高晶说。

冰雪运动是凝聚起街坊邻居的“纽带”之一。在冬奥社区文化健身广场,社区组织的滑冰、滑雪活动深受居民喜爱;而社区里的冰雪运动也并不是冬季专属,旱冰、旱地冰壶、桌面冰球轮番登场,四季健身成了冬奥社区的“时髦”选择。

高晶说:“我们在广场上也会看到一些年纪大的叔叔阿姨们在参与这些运动,如果他们有个球抛得好,就会欢呼雀跃、特别高兴。冰雪运动点燃了他们的热情,感觉真的是年轻了一样。”

高井路社区的老年人也是参与冰雪运动的“主力军”(高井路社区供图)

在这个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不爱动”的老年人焕发出“新生机”;而社区里的青少年也在冬奥热潮的鼓舞下成为一个个“冰雪运动迷”。高井路社区内的北京市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是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也是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这所小学很早就开始普及冰雪运动项目,带动孩子们开展“真冰真雪”练习。

北京市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真冰冰壶场(广宁街道办事处供图)

电厂路小学的真冰冰壶场内,校冰壶队的同学们轻松地练习着冰壶,身姿颇有专业运动员的“架势”。电厂路小学冰壶队队员、五年级学生白欣妍接触冰壶运动不到两年,就从校队里脱颖而出,被选拔进石景山区冰壶队,并在去年全市中小学生冬季运动会上获得第四名的成绩。白欣妍说:“最开始看到学校开展旱地冰壶,也想去试一试。刚开始我没有想到会成为一个区冰壶队的队员,经过很长的训练过程,才慢慢发现自己能打得这么好。”

去年3月,每日刻苦训练冰壶的白欣妍给苏翊鸣写了一封信,苏翊鸣在回信中鼓励她继续热爱冰雪运动。2月15日,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出场,而这天正好是白欣妍在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上岗服务、在这场比赛中担任志愿者的日子。

白欣妍为她的榜样苏翊鸣哥哥加油(高井路社区供图)

在电厂路小学,还有很多像白欣妍这样的孩子,他们借助学校和社区的资源,在实现“上冰上雪”梦的同时,也在以小小城市志愿者的身份见证冬奥和冰雪运动的每个瞬间:有的同学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到特定的路口指挥交通,有的同学在北京冬残奥会期间去首钢大跳台为观众指引路线——尽管这些孩子们只有十一二岁。

电厂路小学体育老师石晓军欣喜于孩子们的成长,他说:“孩子们很受益。我们带孩子出去所学、所看、所闻的这些内容,对孩子都是一种积累。”

电厂路小学的同学们在学校内的“小小冬奥博物馆”跳起《一起向未来》的集体舞(总台央广记者韩雪莹摄)

高井路社区里每位居民的“精气神儿”都被记录在了社区自主开办的《冬奥社区报》里。报纸一期4版,目前已经出了30多期,每个月发行三万份。北京市石景山区广宁街道高井路社区党委书记薛海燕介绍,阅读之余,《冬奥社区报》还是不少居民家中的“收藏品”。“比如居民想写首诗、写个词,或者想讲个故事、提个意见,还有人愿意写‘我的感受’、写‘我对冬奥的祝福’,都可以在这上面发表。我们打算把这份报刊一直办下去,也作为一个冬奥遗产来继承。”

高井路社区党委书记薛海燕向记者介绍《冬奥社区报》(总台央广记者韩雪莹摄)

在薛海燕看来,冬奥社区绝不仅仅是更新一些硬件设施、打造几处新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把冬奥特色深植于社区之中,唤起社区居民的“精气神儿”。“我们索性借势冬奥,把整个地区从环境到人文精神面貌,从外在到内在都做了一个大的提升。所以我们就提出了这么一个概念——通过冬奥带动社区治理、社区发展、社区建设,提升社区的治理水平。”薛海燕说。

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遗产管理处处长刘兴华表示,冬奥社区是一处极为珍贵的冬奥遗产,能够形成社区治理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社区是百姓生活的最小集体。冬奥社区其实是增加公众参与的一种实践,也是人文奥运的一种体现,也是符合国际奥林匹克运动‘通过体育构建美好社会’的一个缩影。通过冬奥进社区,将奥林匹克的理念、冰雪运动的知识、冬奥的文化带进了社区,其实也将城市治理的成果带进了社区。”

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落下帷幕,而冬奥社区主题曲《冬奥社区是我家》却永久地刻在了高井路社区老百姓的心中。社区舞蹈队队长罗经平为这首歌编排了集体舞,她也盘算着,要和社区的街坊邻居们把这支舞一直跳下去。罗经平说:“因为这首歌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它说的是我们社区的变化、我们石景山的变化,我们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得更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