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禅寺
北京的法海寺坐落在北京石景山区翠微山的南侧,背靠一座大山,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讲究。在北京周边,翠微山算是比较高大的一座山,法海寺背靠大山,预示了它是有背景的。法海寺建于明朝正统四年(),规模宏大,历时5年,到正统八年()才建成这一皇家寺院。它是一个叫李福善的太监主持建造的。完工后,李福善立碑记载了建造法海寺的过程,他死后就埋在法海寺附近,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他的墓及墓碑。
李福善很小就进宫做了太监,和皇帝的关系非常亲近,当朝的皇帝是他一手带大的,皇帝在孩提时就跟他一同玩耍,所以李福善的权力在朝中是很大的。他修建法海寺,动用了木匠、石匠、瓦匠、漆匠、画匠等各种各样的工匠,参与人数多,历时长,耗费钱财多。
除了钱财之外,他还利用朝廷的官员、专业的雇佣画师等,类似于今天国家画院这类机构里的工作人员,一起来修建法海寺院。据发现的碑文记载,有一个捏塑官叫陆贵,还有一个叫许祥。捏塑官是什么?就是雕塑家。捏就是捏泥,就是雕塑。捏塑官既会做雕塑,同时又是官员,是宫廷画院、宫廷艺术院里的雕塑家,是有官品的。法海寺原有的雕塑塑得很好,只是现在好多被毁坏了,但有老照片保留下来,我们可以通过照片了解法海寺的雕塑的样子,它们就是由捏塑官陆贵和许祥这些宫廷里的专业艺术家官员创作的。除了捏塑官,还有画士官,这些画画的人也是宫廷官员。画士官有两人,一个叫苑富清,另外一个叫王恕,他们是有官员身份、有品级的。只有宫廷里的太监奉皇帝之命来修法海寺,才有资格和权力调派宫廷里的捏塑官和画士官来做雕塑、画画。除画士官之外,还有职业画家,有名有姓参与绘制法海寺壁画的画士有张平、王义、顾行、李元、潘福、徐福等共6位宫廷画家。
法海寺修得非常气派,场面宏大,大雄宝殿、药师殿、钟鼓楼、藏经楼等这些寺院里必不可少的建筑,法海寺都有。而且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建筑,叫选佛场。选佛就是选择佛像,有一个说法叫“选官不如选佛”,也就是说求官不如求佛,人们想当官,不如出家当和尚,开堂度生,出家的地方就叫选佛场。有一些皇家的人要出家,就在法海寺的选佛场剃度出家,所以法海寺是明代的皇家寺院。
《水月观音》
我们现在看到的法海寺是经过多次重修的,其中大雄宝殿里的好多绘画原作被保存了下来。为了保护壁画,里面的光线很暗,因为怕光影响到画面的颜色,怕它变淡、消失。这个殿里的壁画非常精美,其中《水月观音》最具有代表性。水月观音是从佛经里演化出来的,观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在中国特别受欢迎。观音的演变也有各种各样的,有盂兰盆观音、白衣观音、水月观音等。水月观音在唐代开始流行,有一个名叫周昉的宫廷画家,据说是他妙创水月观音,也就是说水月观音的标准范式是他首创的,之后流行开来。当然后世也没有完全按照他的范式来绘制,而是根据他创作的观音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创作效果。
水月观音通常是罩在一个大的光环里,头顶有光。标准的样式一般是观音坐在一块大的、平面的怪石上,石头上放着净瓶,瓶里装净水,有时净瓶还用一个玻璃的碗接着,瓶子旁还放有一摞佛经。石头下边有水,通过水里的反光倒影让人浮想联翩,去思考人生之虚幻,生命之短暂。
善财童子
法海寺的这幅《水月观音》却非同寻常,它是表现出了皇家气派的水月观音。皇家的宫廷画家把水月观音画得华贵典雅,头戴宝冠,身穿精美绣花的衣服,肩披轻纱,薄如蝉翼,纱上精致地绣着六棱花瓣。水月观音旁边还有一个善财童子,这个童子很可能就是当朝太子的形象,穿金戴银,只有宫里的人才能穿得这么富贵,有这么昂贵精致的配饰。所以法海寺的这幅水月观音表现更多的是贵族化了、皇家化了的水月观音,反映了当时的皇家气派。
推荐阅读:《讲给孩子的中国艺术史》(全三册)
宁强著,.00元
本套书是长江学者、哈佛大学艺术史博士宁强教授专为小读者们定制的中国艺术史讲。由三本单册书组成:第一册内容涉及从原始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作品。第二册、第三册将跨越隋唐时期到现当代时期的艺术作品。书中精选从远古到当代的件最为经典、最有代表性、最有趣的艺术作品,涵盖了雕塑、青铜器、瓷器,书画、石刻壁画,建筑、石窟壁画等门类,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全方位的呈现同时代的文化面貌,轻松引导孩子串起中国年艺术史。另外,书后面另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