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临床科研与诊疗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515633.html

有一种风景叫桥

咱石景山

那可是相当有故事的地方

今天小编为您讲述

咱石景山“罗锅桥”的前世与今生

石景山西部翠微山麓的黑龙沟上有座古桥。这是一座单孔高拱石桥,始建于金代,因其坐落于金章宗的避暑禅院双泉寺外数百步处,故名双泉桥。

原为规模小且低的木质结构,水大时即没入水中的漫水桥,专为皇帝出京来此避暑之用。

明朝弘治年间,由太监戚至昌和戈公受命督修,年修成,清光绪年间重修,更名为“万善桥”。修成后,桥高10米,宽3.1米,跨于4.2米的山涧之上。在青石护栏外,顶端两侧,各有一螭首出水口。栏板上镌刻有“万善桥”三字。但周围村民却通俗的称之为“罗锅桥”。

桥上的螭首出水口,拱顶上的马蜂窝

“罗锅桥”东侧有个小院,曾住着一历姓老汉,我们都亲切的叫他历大爷。

历大爷名叫厉元凯,因没文化,退休前一直是名小得没法再小的小干部。最早在村里领导互助组,后来是生产队的头头,再后来在公社机关,干什么我记不得了。

反正退休后是拿工资的,虽然很少,但却知足常乐,整天乐哈哈的,而且诙谐幽默,特别着人喜欢。因他老伴儿曾和我母亲在一个病房里住院,陪床闲聊,所见略同,以致成了忘年交。“双休日”我常和街坊顺着山间公路去“遛早儿”,每到桥边都要到他家坐坐。开满槐花的树下,大爷浑厚爽朗的打着哈哈,端来茶壶瓷碗招呼我们喝茶。还不失时机的对姓邢的宝利说:“开刀问斩”的来啦!春夏之交樱桃红了的时候,他会拿来刚刚摘下的樱桃招待大家,红艳艳的果实在雪白的瓷盆里煞是诱人,那凉涔涔、酸酸甜甜的滋味可不是超市里买的能相比的。

大爷善良乐观,却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不知从哪里来的一个人,霸占了那里的山泉,盖起了小屋卖水。村民家里反而断流了。他四处奔走,引得报社和电台的记者来采访报道,舆论的压力迫使那个家伙还水于民,灰溜溜的下山去了。

桥边山根下,有尊造型极美的石雕佛像,是双泉寺的“接引佛”。

厉大爷修建的“接引佛”庙堂

老历头买了水泥和砖瓦,为其建了小屋,既保护了文物,又免除了神仙的冰霜冻馁、日晒雨淋之苦,真乃善莫大焉。

接引佛前的古柏及古树标牌

厉大爷已经作古多年了,可每走到那里,欣赏着如彩虹飞架的古桥,就会想起慈眉善目、幽默风趣的老人。山还是那座山,屋还是那座屋,桥也还是那座桥,物是人非,老人却不在了,思绪万千、惆怅不已。

愿古桥永固,老人常在心间!

文并摄:王景山

转载自:石景山那些事儿

本篇内容所有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

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