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城市积水内涝风险地图
涵盖大望路铁路桥、知春路城铁桥、永定门桥等多个点位同时对洪水、山洪、城市内涝三个风险预警进行详解
昨日(7月7日),市水务局召开汛期“三个预警”暨城市积水内涝风险地图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市水务局宣布北京城市积水内涝风险地图向公众发布,涵盖大望路铁路桥下、知春路城铁桥、永定门桥等多个点位。同时,对洪水、山洪、城市内涝三个风险预警进行详解。据悉,今年,市水务部门依托城市洪涝数值模拟模型——“北京模型”体系,经过持续优化,初步完善形成了针对北京实际的洪水、山洪、城市内涝预报预警产品,向着“又快又准”快步奔跑,在助力城市防洪排涝、在“与天过招”的过程中,巧下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洪水、山洪预见期从过去的2到3小时延长至12小时以上,城市积水内涝更是实现了从“抢”到“防”的转变,预见期达到6小时以上,为防汛抢险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积水内涝主要风险点有64处
据市水务应急中心副主任潘兴瑶介绍,北京汛期降雨突发性强、局地性明显、短时雨强大等特点突出,由降雨引发的积水内涝逐渐成为“常态化”风险。“我们利用数字化手段,首次完成了北京城市积水内涝风险地图,直观展示可能发生的积水内涝风险分布,并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潘兴瑶说。
据其介绍,城市积水内涝风险地图主要针对下凹桥区、市政主干道路等易产生积水内涝风险的区域,通过梳理近十年积水内涝风险点台账,同时辅助水文水动力模型、大数据统计等技术,采用“风险分布图+信息列表”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形成覆盖北京市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和回龙观天通苑区域积水内涝风险地图,面向社会公众发布使用。
本次发布的积水内涝风险地图,包括典型历史积水内涝点、下凹式立交桥、积水内涝风险分布图三种类型,第一类为年至年典型历史积水内涝点位分布图,共计处;第二类为区域内下凹式立交桥分布图,共计座;第三类为积水内涝风险分布图,按照积水深度划分为四色风险等级,列出可能发生风险的点位,积水内涝风险区域总面积为97.91平方公里,信息列表包括主要风险点64处,同时列出所在区域、具体位置等属性信息。通过积水内涝风险地图,给市民群众提供积水内涝风险防范指导,辅助市民群众雨天出行。
据悉,下一步,积水内涝风险地图还将在百度、高德等App上进行共享。
积水内涝预见期达6小时以上
据市水文总站副主任杜龙刚介绍,今年,市水务部门还依托城市洪涝数值模拟模型——“北京模型”体系,经过持续优化,初步完善形成了针对北京实际的洪水、山洪、城市内涝预报预警产品,在原有洪涝风险提示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气象水文耦合工作,汇集多源数据,完善预报模型,具有预见期更长、预警服务更及时、服务范围更广泛等特点。
“北京近几年依托‘北京模型’,除了在汛期开展全市主要河道洪水预报预警之外,还率先开展了山洪风险预报预警、主城区内涝风险预报预警,走在了全国前列。”“北京模型”预报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徐美表示。
面对预报精准度和预见期难以兼得这一业内公认的难题,今年北京水务部门引入气象数值降水预报成果,深化了水文气象数据耦合,预报空间网格锁定更加精细,数据更新频率加快,通过持续校准和滚动预报,在保障一定精准度的同时,延长了预见期。“像洪水、山洪预见期从过去的2到3小时延长至12小时以上,城市积水内涝更是实现了从‘抢’到‘防’的转变,预见期达到6小时以上,为防汛抢险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杜龙刚指出。
三项预警均采用“四色”模式
据杜龙刚介绍,洪水、山洪、城市内涝三项预警均采用“四色预警”模式,分为“蓝、黄、橙、红”4个等级,均为灾前预警。其中,山洪、城市内涝预警在今年首次从两级调整为四级,“这样是为了保持指标的一致性,便于市民理解并强化对‘四级预警’模式的认知,有利于提高洪涝灾害预警的社会化响应程度。”杜龙刚说。
其中,山洪预警基本完成覆盖中心城和城市副中心约平方公里的精细化洪涝模型构建,涉及城区清河、凉水河、坝河、通惠河四大排水流域。而城市积水内涝预报方面,模型预报基本覆盖了全部主城区约平方公里的范围,以城市地形地貌、河网、管网等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了调蓄水池、排水泵站等设施,耦合一系列成熟的水文水动力模型,能预测降雨后水流走势,以及可能出现的积水点。“以7月5日降雨内涝模拟分析为例,经实际印证,在我们发布的预警中,对丰台区刘庄子铁路桥、石景山区张仪村北口等多个点位的积水风险预判都是有效的。”杜龙刚说。
杜龙刚表示,为更好地服务公众,针对洪水、山洪、城市内涝三项预警,细化了预警信息内容,主要包括可能发生风险的时间、影响范围、灾害等级,以及对市民的相关建议,如出行、紧急避险等,“比如洪水蓝色预警时,公众就要减少前往河道附近,切勿进入河道内部,停止一切涉水活动。”(记者解丽)
来源:北京青年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