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城市该去哪买房?

教育、交通、商业、医疗、环境这些都是我们经常会考虑的,生活配套固然重要,如果生活配套不成熟,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如何能让人们安心留下来呢?

但要让房子的流通性好,保值增值,有好的产业配套也是格外重要。或者说:产业配套更加重要,有产业才会聚集财富,产业越强,创造财富的效应也越强,财富效应越强,所吸引的购房群体的支付能力就越强,海淀就是一个例子!

近几年有一种城市类型概念特别“火”,叫收缩城市。

最典型的就是鹤岗!3年前鹤岗因为房价爆红网络。

在鹤岗房子好买工作难找,本质上就是产业的衰退。

在美国也是一样,底特律是美国的“鹤岗”!

产业如此重要,年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公示,我们来看一下未来几年北京的高精尖产业发展重点与发展格局。

实施期限

规划实施期限为至年,远景展望至年。

存量基础

北京发展高精尖产业已经有一定基础。年全市高精尖产业实现增加值.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4%,较年提高2.3个百分点;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智能装备、医药健康、节能环保、人工智能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规划目标

到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30%以上,万亿级产业集群数量4到5个,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3%左右、力争15%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3万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个;

到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40%以上,万亿级产业集群数量8到10个,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合理区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新增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产业体系

北京将积极培育形成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四个特色优势的“北京智造”产业、四个创新链接的“北京服务”产业以及一批未来前沿产业,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打造高精尖产业2.0升级版。

其中,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分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

新一代信息技术

重点布局海淀区、朝阳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到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5万亿元;

目标要培育3家左右人工智能+芯片、人工智能+信息消费、人工智能+城市运行的千亿级领军企业。基本上就是海淀、经开区、朝阳园各一家。

支持海淀中关村科学城、经开区、朝阳园先进通信网络上的布局与发展,加快5G产业建设与发展,提前布局6G相关产业。

网络安全与信创产业重点布局海淀、经开区、通州。

虚拟现实产业重点布局中关村石景山虚拟现实产业园。

医药健康

在新型疫苗、下一代抗体药物、细胞和基因治疗、国产高端医疗设备方面构筑领先优势,北部地区重点布局昌平区、海淀区,南部地区重点布局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到年医药健康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万亿元,其中医药制造达到亿元。

四个特色优势产业分别为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与装备、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

集成电路重点布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淀区、顺义区,力争到年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亿元。

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布局海淀、集成电路制造重点支持经开区和顺义、集成电路装备重点支持经开区建设北京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园。

智能网联汽车重点布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顺义、房山等区,建设世界级的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孵化基地,力争到年汽车产业产值突破亿元,智能网联汽车(L2级以上)渗透率达到80%;

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以经开区、顺义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房山高端制造业基地为重点;

智能网联设施和关键部件,以经开区为重点;

鼓励在充分验证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政策先行区率先开展试运营,示范且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

能制造与装备重点布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昌平、房山等区,力争到年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万亿元,其中智能装备部分达到亿元;

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装备,智能机器人领域构建医疗健康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四大整机加关键零部件的4+1发展格局;

智能专用设备,重点布局昌平能源谷、怀柔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基地、房山高端制造业基地、经开区;

智能终端,重点布局海淀中关村科学城、经开区、昌平未来科学城;

航空航天,重点布局顺义、大兴、丰台、海淀;

轨道交通,重点以丰台区为重点。

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重点布局昌平、房山、大兴等区,力争到年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

氢能,重点布局昌平能源谷、中关村房山园和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

智能电网和先进储能,重点布局昌平能源谷、房山高端制造业基地、怀柔科学城;

四个创新链接产业分别为:

区块链与先进计算重点布局海淀、朝阳等区,力争到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亿元;

科技服务业重点布局“三城一区”、城市副中心,形成5个以上定位清晰、布局合理、协同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力争到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25万亿元;

智慧城市产业在北京全域打造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力争到年实现营业收入3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接近万亿,打造30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工程;

信息内容消费重点布局海淀区、朝阳区、石景山区、通州区,力争到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0亿元。

推动海淀、石景山等区搭建电竞产业高端发展平台,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电竞赛事。

北京将抢先布局一批未来前沿产业,瞄准国际前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超前部署一批具有深远影响、能够改变科技、经济、社会、生态格局的颠覆性技术方向,构建基于新原理、新技术的新业态新模式,为高精尖产业持续发展培育后备梯队。

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构建“一区两带多组团、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一区

“一区”即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顺义区深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区。

经开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医药健康、智能制造与装备等领域,引领全市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顺义区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

两带

全力打造南北两条产业聚集带:

北部地区对接三大科学城创新资源,推动海淀、昌平、朝阳、顺义等区打造研发创新与信息产业带;

南部地区依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丰台、大兴、房山等区打造先进智造产业带。

北部研发创新与信息产业带

海淀区将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区块链与先进计算、集成电路设计、医药健康等产业,打造承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功能的核心载体和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国坐标;

昌平区重点发展医药健康、绿色能源、智能制造与装备等产业,建设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协同创新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城、智能制造示范区;

朝阳区发展信息内容消费、产业互联网、区块链与先进计算、智慧城市等领域,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化企业创新中心。

南部先进智造产业带

丰台区加快构建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特色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轨道交通创新中心和航空航天创新中心;

大兴区重点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培育壮大氢能、商业航天等领域;

房山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与装备、前沿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培育发展氢能、医药健康。

多组团

支持通州区、石景山区以及生态涵养区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聚焦细分领域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组团,这包括通州网络信息安全产业组团、石景山虚拟现实产业组团、怀柔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组团、延庆无人机产业组团、平谷智慧农业产业组团。

构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环京地区产业协同发展规划三个圈层

京津冀范围内,将发挥北京“一核”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进制造、数字资源优势,以氢能、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等产业为突破口,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联动,加速科技赋能津冀传统产业,协同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

记者注意到,广袤环京地区产业协同发展规划了三个圈层。

第一个是依托北京向外50公里左右的环京周边地区打造环京产研一体化圈层,将加强与廊坊北三县、固安、保定涿州、天津武清等周边地区发展协作,促进北京“摆不开、放不下、离不远”的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产业链就近配套。

第二个是依托北京向外公里到雄安、天津打造京津雄产业功能互补圈层。围绕疏解和承接功能,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两翼”联动。

第三个是依托北京向外公里到保定、唐山、张家口、承德、沧州等城市打造节点城市产业配套圈层。

激发产业新活力

一、高水平打造一批国际化产业园(片)区

1,高水平推动自贸区试验区高端产业区建设,推动北京自贸区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亦庄组团、大兴组团建设,将高端产业片区打造成科技成果转换承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国际高端功能机构集聚区。

鼓励顺义、昌平、房山协同高端产业片区落地国际合作产业项目。

2、高水平推动数字贸易示范区建设,依托中关村软件园国字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朝阳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打造三位一体数字贸易试验区。

支持中关村软件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打造“数字贸易港”和数字经济新兴产业集群、朝阳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打造数字经济和贸易国际交往功能区、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打造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

3、高水平推动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推动中日、中德等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

二、高质量培育一批双向创新载体

重点在经开区、海淀、朝阳、顺义、大兴等区打造一批国际产业服务平台、技术创新交流中心、国际人才社区等国际化高端要素聚集平台。

以中关村海淀园为载体取消信息服务业务外资股比限制,探索推动信息技术领域开放。

重点在中关村软件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朝阳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和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部分区域探索数据跨境传输监管创新机制,推动跨境数据流动试点。

保障措施

一、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

绘制本市产业地图,服务各类投资主体,推动重大项目与空间资源、区域定位精准匹配。支持高精尖技术在北京先行先试。

二、加强产业疏解整治促提升统筹

推进低效企业关停退出,推进存量企业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提升。

三、加大产业空间保障力度

系统梳理全市工业用地,保留一定规模的工业用地,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

支持腾笼换鸟加快速引入高精尖产业项目。

四、提升资金基金使用效率

加大财政对高精尖产业支持力度,提高产业资金政策的普惠性、易得性。

鼓励对重大项目建立投贷联动服务机制,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高精尖产业提供专属融资服务产品。

五、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

优化高精尖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大国工匠引进政策,研究产业急需人才在京落户更加便利化政策。

六、强化规划统筹实施

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北京发展高精尖产业,制定关于促进高精尖产业投资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出台细分行业发展实施方案。

年北京年鉴出来了,高精尖产业开发区是主阵地,同步一下年北京各开发区的总收入与利润总额。

北京已经官宣了年GDP为.6亿,我们同步一下各区的GDP预估值,以官宣为准。

把经开区算成一个区,北京共17个区,海淀区一马当先,去年.6亿,今年官宣9亿,增速11.7%,不仅体量大,增速还快,强者恒强!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对海淀也是着墨之处最多,前几天我们同步了不知道该买哪的房?那就选它.....

是北京教育高地,也是产业高地的海淀,如果确实不知道该买哪的房,买海淀大概率不会错,就算现在买贵一点,未来区域的发展也会追上。

从GDP这个维度最闪亮的是大兴,增速高达60%,高精尖产业,大兴区重点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培育壮大氢能、商业航天等领域;

疫情背景下大兴区的医药健康产业大爆发,年吃到了提前布局医药产业的红利,但未来是否能持续还有待观察。

经开区的独立对大兴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年大兴也算当自强了!希望大兴能有更多的爆发点,能够持续。

经开区确实是长大了,增速20.03%,年亿。我们拆解完北京产业用地情况,拆解完经开区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我们对经开区的发展非常看好,十四五期间经开区进入TOP4是有机会且大概率的事情,经开区又稳又强!

从未来十四五规划来看海淀、亦庄是高精尖产业领头羊,其次中关村朝阳园、顺义创新产业园、金盏、副中心核心区、大兴等自贸区落地各板块都发展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8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