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有那些偏方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04/4780725.html

-年间在朋友大周夫妇的邀请下去过辛庄两次。第一印象就是,如果我有资金积蓄的话也会住到这里来。然而,如今我依然无存款,也再没去过辛庄。而是在南方一个风景不秀丽、荒草疯长、烈日当空的山谷里耕耘了4年。这么选择的原因在于,我认为人要做就做社会需要的事,而不是仅满足自己的需求。自己能吃上、喝上(心态上山珍海味和吃糠咽菜无异)就是幸福了,就应当为他人服务。

我一直支持多元化生活选择,但多元化并不意味着没有自己的取舍、判断和道德底限,尊重多元并不代表认同一切,你可以在你的领域自由活动,但遇到越界破坏他人苦心守护的净土或以剥削他人为乐的人;用自己的自由影响他人自由,或利用他人善意,伤害无辜者的人,我会替天行道。

当今社会需要的共识社区,我是有判断的。辛庄虽好,但更适合有经济基础或有志于建立经济主体生活的中产者,说到底,还是传统社会结构的一员。为孩子而来到这里的父母们,要解决工作的交通问题和今后日益增长的房租,经济就不可能不成为主体。第一次到达那里,看看华德福学校,我就认定这个地方,必将率先成为中国在温饱之后,人文追求的引领。

但这样的社区再成熟,也无法成为激励所有人有机会行动起来的导火索。

若要做一个有启发性的共识社区样板,也许我们需要选择尽可能低的环境条件,不那么方便的交通、不那么优美的环境、不那么充足的钱包、不那么容易沟通的地方关系。如此若能组成社区,则证明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展开探索。

这是我心中的使命。

去城返乡的大楼小楼

近几年与很多有趣的人结缘,继而成了朋友。

有制作3D打印机的上海青岛人陈正翔,做家用风力发电机的德国人Simon,在家生育宝宝并食生的广东人蒲蒲,成都的自酿啤酒师王睿,50多岁用几个集装箱过上田园生活的北京人牛健,在家读书的13岁济南天才少年……每位朋友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而在这些有趣的人们里,大楼一家,值得最先来细说一番。

三年前,大楼夫妇带着7岁的女儿小楼从北京二环内搬到昌平区的一处小小的村庄,开始了新生活。初到村里的时候,他们与另一个家庭合租了院子。

由于家里的书太多,大楼索性另外租下一个老宅用于藏书和卖书,取名“一本”。两年后,身为设计师的大楼租下一处独院,重新设计翻盖,家与书店终于合二为一。

他们的新家室外是一个种菜的小院,也是秋千和小狗“圣诞”的家,院子里还搭建一个二层的观星塔楼。室内建了开放式厨房,多功能客厅、卧室、衣物间,储藏室一应俱全,并错落有致的摆放一家人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杂货。

客厅里三面巨大的天窗,让屋里光线好的不像话,每天清晨阳光便从头顶洒下,柔和温暖。他们的新家几乎成了村里一景,常有人来参观。也有人请大楼帮忙设计或出主意。他也从不拒绝,总是乐呵呵的去帮忙。

村里一天的节奏缓慢但简单规律,小楼的妈妈六点起床为家人准备爱心早餐,大楼生起壁炉,早餐后送小楼去村里的学校上学,然后夫妻二人静静的享用一杯“一本牌”手冲咖啡,晒晒太阳、读一本书。

大楼九点半出发去城里上班。小楼妈妈则在家练练写字,做做衣服,和村里华德福学校的学生家长团购生活物资或一起烘培和插花。时不时有家长串门,喝一杯茶,品尝小楼与妈妈一起制作的饼干和有机草莓酱。小楼最喜欢做草莓酱了,她在咕嘟咕嘟的小锅里缓慢地搅动越来越稠密的草莓酱汁,非常耐心。草莓酱制作完毕,再将他们用玻璃瓶子装好。每个玻璃瓶都有小楼亲手绘制的说明书,充满童趣。夜晚,小楼妈妈会准时为一家人准备晚餐,共同结束简单充实的一天。

大楼一家在自家小院儿里播种了香料和应季的果蔬,还有部分食材来源于村子周围的有机大棚,而最大一部分的生活必需品是依靠与家长的团购组织和二手   

在现实生活里,家长们有“家委会”,一个男孩想退学,家委会的代表立马去他家聊天谈心。在虚拟世界里,他们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530.html